世界地理研究 ›› 0, Vol. ›› Issue (): 453-465.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3.2021141
收稿日期:
2021-02-26
修回日期:
2021-08-15
出版日期:
2022-05-17
发布日期:
2022-05-17
作者简介:
王列辉 (197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E-mail: lhwang@re.ecnu.edu.cn
基金资助:
Liehui WANG1,2,3(), Han SU1, Yan ZHU4
Received:
2021-02-26
Revised:
2021-08-15
Online:
2022-05-17
Published:
2022-05-17
摘要:
港城互动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演化的全过程,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利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部人口署官网的人口数据,以1995—201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对集中指数、港口与城市功能组合模型等,分析沿线港口城市的港城功能关系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生命周期。研究发现:(1)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港城功能关系类型多样,5种类型占比稳定,仅16.1%的城市处于平衡状态;(2)沿线港口城市演化分为相对集中指数(RCI)上升型、下降型和稳定型,上海、青岛和安特卫普等港口城市的RCI值不断上升,主要位于中国沿海和西欧,从以城市功能为主进入港城平衡或以港口功能为主,新加坡、香港和迪拜等港口城市的RCI值不断下降,港口功能强于其城市功能,汉堡和林查班等RCI稳定型港口城市主要位于东南亚及欧洲,港口规模与城市规模同步增长;(3)不同类型的港口城市处在港口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为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停滞期。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功能类型和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下一步港口战略投资提供借鉴。
王列辉, 苏晗, 朱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功能类型与生命周期[J]. 世界地理研究, 0, (): 453-465.
Liehui WANG, Han SU, Yan ZHU. Port-city relationship and life cycle of port cit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0, (): 453-465.
类型 | RCI | 特征 |
---|---|---|
I 典型港城 | 0.75≤x≤1.25 | 港口规模与城市规模相对均衡。港口与城市互为依托,港口城市的特征显著,按照其规模等级可划分为地区级、大区域级和世界级三类不同区域地位的港口城市 |
II 门户城市 | 1.25<x≤3 | 港口规模高于城市规模。港城互动关系中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较强,港口是城市的关键与优势部门,城市凭借港口获得发展机会与区域地位,按其规模等级可分为地区级和大区域级门户城市 |
III 临海城市 | 0.33≤x<0.75 | 城市规模高于港口规模。港城互动关系中城市对港口的作用关系较强,城市本身自组织与自运行能力较为综与完善,对港口的依赖相对较小,按其规模与职能可划分为两级临海城市 |
IV 流通中心 | x>3 | 港口规模显著高于城市规模。港城关系松散,港口的区域及区际流通地位显著,城市区域地位仅为海陆交通转换点 |
V 一般城市 | x<0.33 | 城市规模显著高于港口规模。港城关系松散,港口仅为城市的普通基础设施部门,对城市发展贡献很低,城市总体发展不以港口为依托,与一般内陆城市发展轨迹无异 |
表1 基于RCI指数的港口城市类型
Tab.1 Port city types based on RCI index
类型 | RCI | 特征 |
---|---|---|
I 典型港城 | 0.75≤x≤1.25 | 港口规模与城市规模相对均衡。港口与城市互为依托,港口城市的特征显著,按照其规模等级可划分为地区级、大区域级和世界级三类不同区域地位的港口城市 |
II 门户城市 | 1.25<x≤3 | 港口规模高于城市规模。港城互动关系中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较强,港口是城市的关键与优势部门,城市凭借港口获得发展机会与区域地位,按其规模等级可分为地区级和大区域级门户城市 |
III 临海城市 | 0.33≤x<0.75 | 城市规模高于港口规模。港城互动关系中城市对港口的作用关系较强,城市本身自组织与自运行能力较为综与完善,对港口的依赖相对较小,按其规模与职能可划分为两级临海城市 |
IV 流通中心 | x>3 | 港口规模显著高于城市规模。港城关系松散,港口的区域及区际流通地位显著,城市区域地位仅为海陆交通转换点 |
V 一般城市 | x<0.33 | 城市规模显著高于港口规模。港城关系松散,港口仅为城市的普通基础设施部门,对城市发展贡献很低,城市总体发展不以港口为依托,与一般内陆城市发展轨迹无异 |
类型 | 年份 | ||||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
典型港城 | 德班、瓦伦西亚、台中、利物浦、柔佛、达曼 | 深圳、青岛、瓦伦西亚、厦门、海法、利物浦、达曼 | 上海、吉达、大连、台中、海法、达曼、新山、营口 | 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吉达、丹戎佩拉、泉州、达曼、台中、海法、梅尔辛 | 上海、广州、天津、烟台、泉州、达曼、阿布扎比、梅尔辛、台中 |
门户城市 | 南安普顿、热那亚、海法、哥德堡、毕尔巴鄂、赫尔 | 热那亚、台中、南安普顿、哥德堡、柔佛 | 深圳、青岛、宁波、厦门、瓦伦西亚、热那亚、南安普顿、连云港 | 香港、深圳、青岛、厦门、瓦伦西亚、营口、丹吉尔、热那亚、南安普顿、杜伊斯堡、拉斯帕尔马斯 | 深圳、香港、青岛、大连、厦门、瓦伦西亚、沙迦、丹吉尔、日照、热那亚、南安普顿、丹东 |
临海城市 | 马尼拉、曼谷、吉达、比雷埃夫斯、青岛、马赛、奥克兰、赫尔辛基、厦门、都柏林、福斯 | 上海、丹戎不碌、林查班、巴塞罗那、比雷埃夫斯、德班、吉达、大连、宁波、马赛、奥克兰、中山、都柏林 | 天津、广州、林查班、雅加达、巴塞罗那、胡志明、德班、泗水、比雷埃夫斯、中山、马赛 | 林查班、丹戎不碌、胡志明市、德班、悉尼、烟台、福州 | 林查班、胡志明、丹戎不碌、吉达、比雷埃夫斯、丹戎佩拉、德班、悉尼、福州、唐山 |
流通中心 | 香港、新加坡、高雄、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基隆、迪拜、不来梅、科伦坡、墨尔本 | 香港、新加坡、高雄、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迪拜、不来梅哈芬、基隆、科伦坡、墨尔本、沙迦 | 新加坡、香港、高雄、鹿特丹、汉堡、迪拜、安特卫普、不来梅、科伦坡、沙迦、基隆、墨尔本、拉斯帕尔马斯 | 新加坡、宁波、迪拜、鹿特丹、高雄、安特卫普、汉堡、不来梅、科伦坡、连云港、墨尔本、太仓、基隆 | 新加坡、宁波、迪拜、鹿特丹、高雄、安特卫普、汉堡、营口、不来梅、科伦坡、连云港、太仓、基隆、墨尔本 |
一般城市 | 上海、丹戎不碌、天津、巴塞罗那、博塔尼港、林查班、卡拉齐、孟买、大连、开普敦、伊兹密尔、亚历山大 | 马尼拉、天津、广州、纳瓦希瓦、曼谷、悉尼、伊兹密尔 | 纳瓦希瓦、马尼拉、伊斯坦布尔、悉尼、曼谷、圣彼得堡、卡拉奇、福州、伊兹米尔 | 马尼拉、伊斯坦布尔、巴塞罗那、圣彼得堡、钦奈、曼谷、南京、卡拉奇、吉大港 | 马尼拉、东莞、南京、伦敦、吉大港、巴塞罗那、卡拉奇、圣彼得堡、亚历山大、金奈、曼谷 |
表2 1995—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类型
Tab.2 Type of port cit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1995-2015
类型 | 年份 | ||||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
典型港城 | 德班、瓦伦西亚、台中、利物浦、柔佛、达曼 | 深圳、青岛、瓦伦西亚、厦门、海法、利物浦、达曼 | 上海、吉达、大连、台中、海法、达曼、新山、营口 | 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吉达、丹戎佩拉、泉州、达曼、台中、海法、梅尔辛 | 上海、广州、天津、烟台、泉州、达曼、阿布扎比、梅尔辛、台中 |
门户城市 | 南安普顿、热那亚、海法、哥德堡、毕尔巴鄂、赫尔 | 热那亚、台中、南安普顿、哥德堡、柔佛 | 深圳、青岛、宁波、厦门、瓦伦西亚、热那亚、南安普顿、连云港 | 香港、深圳、青岛、厦门、瓦伦西亚、营口、丹吉尔、热那亚、南安普顿、杜伊斯堡、拉斯帕尔马斯 | 深圳、香港、青岛、大连、厦门、瓦伦西亚、沙迦、丹吉尔、日照、热那亚、南安普顿、丹东 |
临海城市 | 马尼拉、曼谷、吉达、比雷埃夫斯、青岛、马赛、奥克兰、赫尔辛基、厦门、都柏林、福斯 | 上海、丹戎不碌、林查班、巴塞罗那、比雷埃夫斯、德班、吉达、大连、宁波、马赛、奥克兰、中山、都柏林 | 天津、广州、林查班、雅加达、巴塞罗那、胡志明、德班、泗水、比雷埃夫斯、中山、马赛 | 林查班、丹戎不碌、胡志明市、德班、悉尼、烟台、福州 | 林查班、胡志明、丹戎不碌、吉达、比雷埃夫斯、丹戎佩拉、德班、悉尼、福州、唐山 |
流通中心 | 香港、新加坡、高雄、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基隆、迪拜、不来梅、科伦坡、墨尔本 | 香港、新加坡、高雄、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迪拜、不来梅哈芬、基隆、科伦坡、墨尔本、沙迦 | 新加坡、香港、高雄、鹿特丹、汉堡、迪拜、安特卫普、不来梅、科伦坡、沙迦、基隆、墨尔本、拉斯帕尔马斯 | 新加坡、宁波、迪拜、鹿特丹、高雄、安特卫普、汉堡、不来梅、科伦坡、连云港、墨尔本、太仓、基隆 | 新加坡、宁波、迪拜、鹿特丹、高雄、安特卫普、汉堡、营口、不来梅、科伦坡、连云港、太仓、基隆、墨尔本 |
一般城市 | 上海、丹戎不碌、天津、巴塞罗那、博塔尼港、林查班、卡拉齐、孟买、大连、开普敦、伊兹密尔、亚历山大 | 马尼拉、天津、广州、纳瓦希瓦、曼谷、悉尼、伊兹密尔 | 纳瓦希瓦、马尼拉、伊斯坦布尔、悉尼、曼谷、圣彼得堡、卡拉奇、福州、伊兹米尔 | 马尼拉、伊斯坦布尔、巴塞罗那、圣彼得堡、钦奈、曼谷、南京、卡拉奇、吉大港 | 马尼拉、东莞、南京、伦敦、吉大港、巴塞罗那、卡拉奇、圣彼得堡、亚历山大、金奈、曼谷 |
类型 | 港口城市 | 初始状态 | 跨越阶段 | 末端状态 |
---|---|---|---|---|
上升型 | 上海 | RCI<0.33 | 0.33≤RCI<0.75 | 0.75≤RCI≤1.25 |
青岛 | 0.33≤RCI<0.75 | 0.75≤RCI≤1.25 | 1.25<RCI≤3 | |
天津 | RCI<0.33 | 0.33≤RCI<0.75 | 0.75≤RCI≤1.25 | |
安特卫普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大连 | RCI<0.33 | 0.33≤RCI<0.75,0.75≤RCI≤1.25 | 1.25<RCI≤3 | |
厦门 | 0.33≤RCI<0.75 | 0.75≤RCI≤1.25 | 1.25<RCI≤3 | |
不来梅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科伦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热那亚 | 1.25<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下降型 | 新加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香港 | RCI>3 | 1.25<RCI≤3 | 1.25<RCI≤3 | |
迪拜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鹿特丹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高雄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基隆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墨尔本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稳定型 | 汉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林查班 | RCI<0.33 | 0.33≤RCI<0.75 | 0.33≤RCI<0.75 | |
吉达 | 0.33≤RCI<0.75 | 0.75≤RCI≤1.25 | 0.33≤RCI<0.75 | |
马尼拉 | 0.33≤RCI<0.75 | RCI<0.33 | RCI<0.33 | |
德班 | 0.75≤RCI≤1.25 | 0.33≤RCI<0.75 | 0.33≤RCI<0.75 | |
巴塞罗那 | RCI<0.33 | 0.33≤RCI<0.75 | RCI<0.33 | |
达曼 | 0.75≤RCI≤1.25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南安普顿 | 1.25<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曼谷 | 0.33≤RCI<0.75 | RCI<0.33 | RCI<0.33 | |
台中 | 0.75≤RCI≤1.25 | 1.25<RCI≤3 | 0.75≤RCI≤1.25 |
表3 1995—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不同类型港口城市演变历程
Tab.3 Evolution of port cit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1995-2015
类型 | 港口城市 | 初始状态 | 跨越阶段 | 末端状态 |
---|---|---|---|---|
上升型 | 上海 | RCI<0.33 | 0.33≤RCI<0.75 | 0.75≤RCI≤1.25 |
青岛 | 0.33≤RCI<0.75 | 0.75≤RCI≤1.25 | 1.25<RCI≤3 | |
天津 | RCI<0.33 | 0.33≤RCI<0.75 | 0.75≤RCI≤1.25 | |
安特卫普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大连 | RCI<0.33 | 0.33≤RCI<0.75,0.75≤RCI≤1.25 | 1.25<RCI≤3 | |
厦门 | 0.33≤RCI<0.75 | 0.75≤RCI≤1.25 | 1.25<RCI≤3 | |
不来梅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科伦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热那亚 | 1.25<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下降型 | 新加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香港 | RCI>3 | 1.25<RCI≤3 | 1.25<RCI≤3 | |
迪拜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鹿特丹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高雄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基隆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墨尔本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稳定型 | 汉堡 | 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林查班 | RCI<0.33 | 0.33≤RCI<0.75 | 0.33≤RCI<0.75 | |
吉达 | 0.33≤RCI<0.75 | 0.75≤RCI≤1.25 | 0.33≤RCI<0.75 | |
马尼拉 | 0.33≤RCI<0.75 | RCI<0.33 | RCI<0.33 | |
德班 | 0.75≤RCI≤1.25 | 0.33≤RCI<0.75 | 0.33≤RCI<0.75 | |
巴塞罗那 | RCI<0.33 | 0.33≤RCI<0.75 | RCI<0.33 | |
达曼 | 0.75≤RCI≤1.25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南安普顿 | 1.25<RCI≤3 | 无 | 同初始阶段 | |
曼谷 | 0.33≤RCI<0.75 | RCI<0.33 | RCI<0.33 | |
台中 | 0.75≤RCI≤1.25 | 1.25<RCI≤3 | 0.75≤RCI≤1.25 |
1 | 王爱萍. 港口对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s1): 93-95. |
WAN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sea por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take Rizhao sea port for example.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0(S1): 93-95. | |
2 | 陈航, 栾维新, 王跃伟. 我国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的定量分析. 地理研究, 2009, 28(2): 475-483. |
CHEN H, LUAN W, WANG Y. Quantitativ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function and urban function i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2):475-483 | |
3 | 姜丽丽, 王士君, 刘志虹. 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的评价与比较——以辽宁省港口城市为例. 地理科学, 2011(12): 1468-1473. |
JIANG L, WANG S, LIU Z.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iz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port city: taking the port-c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s exampl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12): 1468-1473. | |
4 | 梁双波, 曹有挥, 吴威, 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分析. 地理研究, 2007(3): 599-608. |
LIANG S, CAO Y, WU W, et al. The effect analysis of Nanjing city-port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7, 26(3):599-608. | |
5 | 王缉宪.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
WANG J.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rt Cities in China.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10. | |
6 | 郭建科, 谷月, 赵敬尧, 等. 环渤海地区港城耦合协调度综合分析.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 33(5): 569-574. |
GUO J, GU Y, ZHAO J,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port-city, Bohai Rim Reg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7, 33(5): 569-574. | |
7 | BIRD J. The Major Seapor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 1963. |
8 | 徐永健, 阎小培, 徐学强. 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 人文地理, 2001, 16(4): 28-33. |
XU Y, YAN X, XU X. A review of the western studies on modern port and urban/regional development. Human geography, 2001, 16(4):28-33. | |
9 | 吴传钧, 高小真. 海港城市的成长模式. 地理研究, 1989, 8(4): 9-15. |
WU C, GAO X. A model of Port city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89, 8(4):9-15. | |
10 | 徐永健, 阎小培. 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北美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经济地理, 2000, 20(1): 99-102. |
XU Y, YAN X. Waterfront tourist development: the North America experienc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a. Economic Geography, 2000, 20(1): 99-102. | |
11 | 王列辉. 国外港口城市空间结构综述. 城市规划, 2010, 34(11): 55-62. |
WANG L. Summary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overseas port-city. Urban Planning, 2010, 34(11): 55-62. | |
12 | 毕森, 张丽, 谷雨, 等.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 37(1): 74-82. |
BI S, ZHANG L, GU Y, et al.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ports and port-city relationships along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37(1): 74 -82. | |
13 | 王成, 王茂军, 杨勃. 港口航运关联与港城职能的耦合关系研判——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港口城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18, 38(11): 158-165. |
WANG C, WANG M, YANG B. A judgement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shipping Linkages and port cities' function: A case of main port cities along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Economic Geography, 2018, 38(11): 158-165. | |
14 | TOM A D, ISABELLE V. Governing the European port- city interface: institutional impact on spatial project between city and port.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3(27): 4-13. |
15 | HOYLE B S. European Port Cities in Transition.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2. |
16 | LEE S W. A study of port performance related to port back up area in ESCAP region. Seoul: Korea Maritime Institute, 2005. |
17 | VIGARIE. The challenge of peripheral port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GeoJournal, 1978(56): 159-166. |
18 |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38-544. |
LIU W.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me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5): 538-544. | |
19 | WANG L, ZHU Y, DUCRUET C, et al. From hierarchy to network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ontainer shipping system. Transport Reviews, 2018, 38(4): 416-435. |
20 | 王诺, 田玺环, 赵伟杰. 基于"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安全的海外港口战略布局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5): 74-82. |
WANG N, TIAN X, ZHAO W.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overseas ports based on the channel security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9, 28(5): 74-82. | |
21 | 牟乃夏, 廖梦迪, 张恒才, 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区位优势度评估.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05): 613-622. |
MOU N, LIAO M, ZHANG H, et al. Evaluation on location advantages of the port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8, 20(5): 613-622. | |
22 | WANG L, ZHENG Y, DUCRUET C, et al. Invest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terminal operators along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ustainability, 2019.11(7).doi:10.3390/su11072066 . |
23 | PENG P, CHENG S, CHEN J, et al. A fine-grained perspective on the robustness of global cargo ship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28(7):881-889. |
24 | WEI H, SHENG Z. Logistics connectivity considering import and export for Chinese inland regions in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by dry ports.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17,45(1):53-70. |
25 | MOU N, LIAO M, ZHANG L,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regional relevance analysis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shipping network. Sustainability, 2018,10(4).doi:10.3390/su10040977 . |
26 | CHEN D, YANG Z.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f port cluster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transfer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traint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18(109):174-189 |
27 | VALLEGA A. Fonctions portuaires et polarisations littorales dans la nouvelle régionalisation de la méditerranée, quelques réflexions. French-Japanese Geographical Colloquium, 1979(2): 44-48. |
28 | DUCRUET C, LEE S W. Frontline soldiers of globalisation: Port-city evolu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GeoJournal, 2006(2): 107-122. |
29 | 曹贤忠, 曾刚, 邹琳. 全球视野下的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评价与比较. 上海城市规划, 2014(6): 104-109. |
CAO X, ZENG G, ZOU 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city scal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Shanghai Urban Planning.2014(6): 104-109. | |
30 | DUCRUET C, JEONG O J. European port-city interface and its Asian Application. Seoul: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lements, 2005: 8-10. |
31 | 刘秉镰. 港城关系机理分析. 港口经济. 2002(3): 12-14. |
LIU B. Analysis of Port-City relationship mechanism. Port Economy. 2002(3): 12-14. | |
32 | 沈娜. 港口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与分析. 天津: 天津大学, 2002. |
SHEN 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port's contribution to urban economic growth.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02. |
[1] | 郭鹏飞, 李积普, 杨璐, 谢红彬.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1): 214-224. |
[2] | 王诺, 田玺环, 赵伟杰. 基于“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安全的海外港口战略布局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5): 74-82. |
[3] | 陈菲, 周素红, 张琳. 生命周期视角下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体力活动的影响[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5): 106-117. |
[4] | 魏建钢.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5): 172-18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