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世界史视角下青藏高原对我国的地缘安全 屏障作用
    陈浩, 朱立平, 陈发虎
    2022, 31(1): 1-1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1566
    摘要 ( )   HTML ( )   PDF(1618KB) ( )  

    青藏高原不仅是自然地理上的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也是地缘政治上的一道安全屏障。目前关于青藏高原的历史地缘政治研究鲜少,与其战略价值不相称。本研究重点论述历史时期围绕青藏高原周边及其内部的政治地理事实,从中原王朝和高原地方政权两个不同视角,多尺度对比分析地理环境与地缘安全的关系,得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地缘安全屏障”这一结论。具体而言,它在历史上对来自中亚和南亚的威胁起到屏蔽或阻隔的作用。大高原的存在和不可逾越性——喜马拉雅山脉若是“城墙”,则青藏高原就是“城郭”——使得它对外部威胁起到阻挡入侵、对内起到新月形保护的作用,即地缘政治屏蔽效应。东亚大陆具有“背高原而面大海”的地理形便。这种形势直至近代新技术革命导致海洋势力的入侵而发生变化。不过,在可预见的时间里,青藏高原的地貌和地理环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总之,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屏障。中华文明长达两千年的相对安全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藏高原的屏障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网络扩张
    吴婉金, 贺灿飞
    2022, 31(1): 12-2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300
    摘要 ( )   HTML ( )   PDF(1979KB) ( )  

    中国是世界纺织业出口贸易大国,检视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扩张的二元边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0—2016年省份-目的国尺度的纺织业出口贸易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分析订单出口和信息溢出对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在促进我国纺织业出口增长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显示,在出口地维度,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带来的信息溢出效应会对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扩张产生显著影响,而在目的国维度,信息溢出对我国纺织业出口二元边际演化的作用并不显著,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增长实际由订单主导,且订单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作用强度存在异质性,订单出口在我国向中高收入国家的纺织业出口中起主导作用,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则有限。进一步地,基于不同类型纺织品差异化的贸易地理格局,影响不同纺织品目的国扩张的因素亦不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ICT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李光勤, 金玉萍, 郭细根
    2022, 31(1): 29-4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1184
    摘要 ( )   HTML ( )   PDF(1404KB) ( )  

    近年来,我国ICT产业频频出现了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现象,由此有必要对我国ICT产品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进行研究。选取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ICT产品贸易数据,从ICT总产品和分产品的进出口两个方面分析中国ICT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格局看,我国ICT的进出口贸易均为快速发展,但出口贸易发展快于进口;进口结构中以电子元件为主,出口结构中逐渐以通信设备为主。②从空间格局看,中国ICT贸易伙伴逐年增加,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且近20年变化不大,ICT进口来源国(地区)更为集中,我国与20个贸易伙伴交往较为密切;与进口相比,我国ICT出口国(地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或地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ICT贸易以及数字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对国民出境沿线国家旅游需求的促进效应
    马丽君, 邓思凡
    2022, 31(1): 41-5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117
    摘要 ( )   HTML ( )   PDF(731KB) ( )  

    收集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趋势线模型测算“一带一路”对我国国民出境沿线国家旅游需求的促进效应、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一带一路”共对27个国家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国家所受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度和空间距离是“一带一路”对沿线各国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②“一带一路”共对30个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省域所受影响程度不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带一路”对各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交通地理学研究进展的比较
    王帮娟, 刘承良
    2022, 31(1): 53-6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343
    摘要 ( )   HTML ( )   PDF(1283KB) ( )  

    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中文献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可视化图谱,回顾了国内外交通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从3个阶段比较了两者的异同。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都呈现出问题导向,已具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导向和人本导向,侧重于全球、跨国、跨区域等大尺度和微观视角的研究,研究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以及规律总结和机制探索,呈现出批判性和多样化特点;国内研究则以国家、区域战略和政策为导向,侧重于宏观尺度,研究区域和行政区划有很高的重合度,研究重视基于空间计量探讨空间格局、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变规律,但缺乏对形成机理更深层次原因的探讨,研究具有“任务带学科”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最后展望了国内交通地理学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城市旅游意象空间分异研究
    邴振华, 唐思琪, 王瑞静, 黄和平
    2022, 31(1): 64-7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211
    摘要 ( )   HTML ( )   PDF(1356KB) ( )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体系的社会演化:中心、周边、亚周边分析模式
    王志琛
    2022, 31(1): 76-8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747
    摘要 ( )   HTML ( )   PDF(500KB) ( )  

    等级制的国际体系是地理政治体系,由中心、周边、亚周边和边缘四部分组成,它们各自发挥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作用,共同推动国际体系的运转和社会演化。中心国家是体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面对中心国家的选择压力,自主性对亚周边国家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这些国家改革和革命发生的概率。周边国家通过顺从体系领导者实现发展,而亚周边国家在不顺从的同时,希望借助体系实现发展,于是国际体系出现了两种演化方式:伸缩演化指周边取代衰落的中心或中心分解成多个政治社会实体,其中之一成为新中心的演化方式;螺旋演化指亚周边不断通过制度变革,促进经济发展和实力增长,最后成功取代中心的演化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基于交通流的江苏省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 格局形变
    韩刚, 史修松, 唐乐, 刘志敏
    2022, 31(1): 85-9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278
    摘要 ( )   HTML ( )   PDF(1141KB) ( )  

    地域差异导致城市间各种要素流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的邻近成本大幅缩减,地理空间形成基于城市关系重构的网络化地区。这些存在于网络中的相互作用可以称作“要素流”。“要素流”的存在,加速了信息时代城市和区域不同尺度下的空间重构。为了探究“流空间”下江苏省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参量替代法测度主要城市之间基于公路和高速铁路交通的联系强度,构建城市交通流网络,计算各网络节点的入度和出度,并划分网络层级。选取前5对、前10对、前20对以及首位联系强度网络,展开对江苏省主要城市交通流网络结构及城市格局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江苏省的区位条件,引入外部中心城市影响因子,运用重心模型和多维尺度分析法,计算城市网络在受到外部中心城市影响后的重心偏移距离和方向,定量分析江苏省城市网络在二维空间中的格局形变。研究发现江苏省城市网络分异较为显著,自南向北形成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斜“沙漏”状的城市集聚区,北部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偏弱,没有形成网络体系。受上海影响,江苏省城市网络发生了明显的重心偏移及空间集聚,且该种作用强度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治理绩效耦合协调的 时空分异及响应
    肖沁霖, 肖黎明
    2022, 31(1): 96-10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19314
    摘要 ( )   HTML ( )   PDF(1211KB) ( )  

    基于改进的SF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治理绩效值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运用PVAR模型考察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两系统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空间上自东向西梯度递减,高协调区集中在东部城市;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关联性,低-低集聚城市数多于高-高集聚,协调发展领先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③生态治理绩效对绿色创新效率响应较弱,而绿色创新效率对生态治理绩效响应则较强,且二者均对自身依赖较强,未来优化其互动机制应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铁背景下省会城市交通优势度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刘欢, 孟德友
    2022, 31(1): 107-11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307
    摘要 ( )   HTML ( )   PDF(1421KB) ( )  

    以30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将旅程时间、费用、列车、运行里程、速度等大数据融入交通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2019年省会城市交通优势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交通优势度各等级圈层中心城市在空间中呈现不均衡分布格局,呈现由华中、华东地区节点沿铁路网向外递减的“核心-半边缘”结构,形成多等级节点城市交互作用的交通等级网络体系;(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铁数目为交通优势度的主导探测因子,多因子交互作用均使其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显著提升;(3)各因素影响程度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除平均坡度和平均高程外其他因素均为正向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高程和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回归系数呈现由华西地区向华东地区过渡转而向北增长的趋势,平均坡度、动车数目、普通列车数目的回归系数由西向东分层递减,火车站数目和高铁数目分别对华东地区、华西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影响较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测算与时空特征分析
    李宵宵, 赵林, 刘焱序, 蒋正举, 蔡利平
    2022, 31(1): 120-12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165
    摘要 ( )   HTML ( )   PDF(1171KB) (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对2000—2015年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高值区与低值区存在显著空间分化,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构成高值集聚区,鲁西北、鲁西南、鲁南地区形成低值连绵带;②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无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处于高值区、低值区的县域生态效率值变化较大,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逐渐扩大;③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态势;县域生态效率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流域PM2.5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衡, 韩燕
    2022, 31(1): 130-14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212
    摘要 ( )   HTML ( )   PDF(954KB) ( )  

    选取2000—2017年大气PM2.5遥感反演数据集,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PM2.5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7年黄河流域PM2.5年均浓度整体呈现先快速增加后又波动变化的演变趋势,空气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黄河流域PM2.5空间集聚性明显,低值区稳定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和西南部高原地区,高值区一方面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的西北内陆,另一方面集中在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地带;黄河流域PM2.5污染总体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的分布格局,其浓度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即污染的主要范围有所扩大;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外商投资以及科技支出等经济社会因素对PM2.5浓度存在显著影响,但其作用强度及方向存在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中国本土快餐业空间扩散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凯, 杨萍, 李瑞清, 韩会然
    2022, 31(1): 142-15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191
    摘要 ( )   HTML ( )   PDF(1322KB) ( )  

    快餐直营店的空间扩散是十分常见的经济现象,也是商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中国本土快餐企业老乡鸡直营店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总结了老乡鸡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扩散模式与集聚特征,进而分析了老乡鸡空间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创立品牌至今,老乡鸡由合肥市的快餐企业发展为中国本土快餐业榜首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分别采取了深耕式、传染式、等级式及复合式等不同的空间扩散模式,空间扩散模式与路径转变的次序性内生于企业规模的演化;(2)老乡鸡门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集聚强度与集聚规模伴随着不同阶段扩散模式的多样化而不断增强,集聚范围一般控制在200 km范围内,已由初期仅在合肥市内的单中心集聚向在安徽省内集聚转变,在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扩散布局的态势十分明显;(3)城镇常住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原有门店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老乡鸡的空间扩散。在进入复合式扩散后,空间距离在老乡鸡空间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民宿网络关注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冯晓兵
    2022, 31(1): 154-16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161
    摘要 ( )   HTML ( )   PDF(572KB) ( )  

    网络搜索体现了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现实关注与潜在需求情况,是游客潜在出游行为的一种前兆。对民宿网络关注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明确我国民宿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优化我国民宿行业发展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基于2015—201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空间单元的民宿网络搜索数据,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变差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对中国民宿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民宿网络关注度在2015—2019年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季节性分布差异明显,网络关注度在假日前期会出现显“前兆”效应;(2)中国民宿网络关注度存在地域不均衡性,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整体趋势,2015—2019年民宿网络关注度的区域集聚程度在降低,区域间差异在缩小;(3)气候的舒适性和闲暇时间是影响民宿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购买力、人口规模、互联网发达程度、受教育程度和民宿业发展水平均会对民宿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航空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演变分析
    张婷婷, 陈瑛, 王孟林
    2022, 31(1): 166-17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744
    摘要 ( )   HTML ( )   PDF(1745KB) ( )  

    运用2000、2005、2010、2017年全国民航机场及航线客流的截面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结合复杂网络、GIS与地理探测器方法,刻画了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联系网络所反映的城市网络格局,并分析其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目前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成都为一级核心城市,多层次、多中心的网络格局,并由“三中心”逐渐演变为“四中心”结构;中心城市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呈现“三足鼎立、西部突出、中部薄弱”态势;全国城市网络具有无标度、小世界特征及较强的集聚性,中心城市在2005年前向东南沿海集聚,而后向中西部地区扩散,集聚性有所降低;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的演变由政策支持、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多因素共同驱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国外儿童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马倩怡, 段玉山, 吴蓉
    2022, 31(1): 177-18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5091
    摘要 ( )   HTML ( )   PDF(830KB) ( )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地理学“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国外儿童地理学研究兴起。2003年Children’s Geographies诞生,成为儿童地理学的旗帜性刊物,标志着儿童地理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借助可视化工具,系统梳理国外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国外儿童地理学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研究所属区域都呈现高度集中性,欧美国家占据主导地位;(2)核心研究主题包括移民与流动身份、伦理与地区差异、教育与青年志向、童年与多元空间以及游戏与情感体验等;(3)亚洲儿童地理研究成为近期研究热点,聚焦于“跨国儿童移民”以及“亚洲青年教育及就业问题”两部分;(4)研究方法历经探索期、发展期、繁盛期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期的演进,技术手段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足球比赛期间球场周边扒窃犯罪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陈鹏, KURLAND Justin
    2022, 31(1): 189-20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347
    摘要 ( )   HTML ( )   PDF(1897KB) ( )  

    现阶段,关于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影响周边区域犯罪风险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一般性验证,而缺少对比赛期间不同时间范围内犯罪风险的态势分析及相关空间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以英国伯明翰市的维拉公园球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2005—2009年赛季的104场职业足球比赛在比赛日和对照日、开赛前和开赛后等不同时间范围内球场周边3 km区域内发生的扒窃类案件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相应案件的空间影响要素。结果表明:维拉公园球场周边区域内比赛日期间的扒窃案件发案量要明显高于对照日,而在具体的时间分布上,比赛日开赛时间前2小时到开赛后1小时内发生的扒窃案件显著偏多,并且案件在比赛日和对照日、比赛日的开赛前和开赛后期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不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比赛日期间餐饮消费类场所的扒窃案件风险较为突出,且高于对照日,而对照日期间的扒窃案件风险则主要集中于休闲娱乐等常规性犯罪热点场所;在比赛日的开赛前,扒窃案件风险主要分布于一些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而在开赛后则主要集中于餐饮类场所,且随着比赛的开始扒窃案件的风险有转移的趋势。本研究对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型体育活动的犯罪风险精准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低收入社区居民社会公平感知的 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公平视角
    康雷, 张文忠, 党云晓, 杨兆萍, 刘彩彩
    2022, 31(1): 201-21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20239
    摘要 ( )   HTML ( )   PDF(1094KB) ( )  

    随着北京市“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低收入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平满意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居民的居住环境空间公平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本研究结合地理学和社会学对居住环境空间公平相关理论,基于2017年北京典型低收入社区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居住环境主客观条件对低收入社区居民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社会公平感知水平差异明显;服务设施、就业可达性和建成环境对个体社会公平满意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居住环境满意度对低收入社区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同时居民社会公平满意度因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而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
    郭鹏飞, 李积普, 杨璐, 谢红彬
    2022, 31(1): 214-22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19607
    摘要 ( )   PDF(1103KB) ( )  

    应用定量统计和GIS分析方法研究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征及资源群开发潜力,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融合和宗教文化4大类及12个亚类;(2)从整体空间结构看,资源呈集聚型分布,形成“一带四区”格局,即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极核区、以漳州和福州为中心的两个高密度区、以莆田为中心的次级密度区;(3)从各类型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海上交通类资源在沿海港口处高度聚集,商业贸易类资源在福州和泉州的城区及内陆山区河流两岸聚集,文化融合类资源高度聚集在泉州、漳州和福州,宗教文化类资源以泉州为中心在沿海广泛分布;(4)从资源群开发潜力看,泉州为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宗教文化类资源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以“点-轴-网”为格局的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格局设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