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20世纪50年代前美国对南海的地缘认知演变
    贾庆军
    2022, 31(5): 895-90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20175
    摘要 ( )   HTML ( )   PDF(546KB)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亟须开辟海外新市场。为了争夺当时被认为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美国侵占西班牙在南海东岸的殖民地菲律宾,将其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据点,这是美国对南海地缘的最初认知。在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美国都没有染指南海,直到日本侵略东南亚。日本把东南亚纳入“大东亚共荣圈”,利用南海地缘优势攻击美军,使南海首次呈现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南海地缘的新变化促使美国重新认知南海。此后,随着“边缘地带论”的兴起,美国越发重视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并谋求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进入20世纪50年代,亚太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扩张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总方针。这直接影响美国对南海的地缘战略认知,利用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围堵遏制中国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必然选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方地缘经济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杨文龙, 史文天
    2022, 31(5): 905-91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393
    摘要 ( )   HTML ( )   PDF(1327KB) ( )  

    在科技革命重塑世界政经版图、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治理调整、大国博弈带来国际体系变革的背景下,梳理地缘经济研究脉络对于提升地缘经济理论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厘清地缘经济思潮发展的基础上,借助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探究中西方地缘经济知识图谱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学术思潮发展层面,中西方地缘经济思潮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回溯期”,萌芽期存在现实政治逻辑,发展期转向自由主义思潮,回溯期再度涌现国家政治内涵。②在时空演进层面,近年来西方地缘经济研究强度远高于国内,西方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意大利,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③在知识网络层面,地缘经济存在较强的学科交叉属性,拥有明确的知识基础,高被引文献源于政治学或地理学,形成以权力为逻辑基础、空间为逻辑起点、经济为逻辑主轴的知识架构,热点议题演进与学术思潮发展高度耦合,科技竞争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最后,本文认为国内地缘经济研究应突破西方的理论桎梏,构建以合作共赢、开放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方法论上应强化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航线战略利益争夺的博弈态势与中国对策
    章成, 杨嘉琪
    2022, 31(5): 919-92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20136
    摘要 ( )   HTML ( )   PDF(646KB) ( )  

    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与北冰洋中央的穿极航线。作为联结亚欧最短的航运线路,北极航线独有的战略地位与潜在开发价值已吸引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并对北极区域作出战略倾斜,北极航线由此成为各国战略利益争夺的前线阵地。虽然北极航线由于其自身地缘特征实际为北极航线沿线国家所掌控,但航线自身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战略价值的“外溢”,北极域外国家在北极航线同样具有重要的国家利益。北极航线目前存在国际规则不成体系、国内法与国际规则相冲突等矛盾,俄罗斯与加拿大将东北航线与西北航线“内水化”是造成国内外规则冲突的根本因素。中国作为北半球航运大国,北极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储备,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此,提升北极航运的参与度,以“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北极国家合作的方式参与北极事务以维护本国航运利益,进而推动北极航运治理规则体系的完善,是适合现实参与北极航线实践的中国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海底光缆传输网络的节点职能与鲁棒性评价
    章卓凡, 张维阳, 翟庆华, 钱雨昕, 陈硕
    2022, 31(5): 929-94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096
    摘要 ( )   HTML ( )   PDF(1155KB) ( )  

    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是全球信息传递和要素流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国家或地区在全球海底光缆网络中的节点职能和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事关国家信息通信安全。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全球网络基础设施Infrapedia数据库,提取了1991—2017年近30年全球光缆分布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光缆网络中承担“传输职能”和“枢纽职能”的特征及其演变,并探究了全球海底光缆网络的鲁棒性。研究发现:①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传输职能和枢纽职能具有不同的模式;其中信息传输职能较为扁平化,且呈明显廊道格局,咽喉海峡沿线的国家或地区占据重要位置;信息枢纽职能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②毗邻海峡的地缘战略位置、背靠强劲的国家实力、增长迅速的市场需求等共同塑造了全球海底光缆网络中的重要节点。③部分节点(尤其是高中间中心性的节点)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功能的大幅下降。研究从避免海底光缆链接的单一性、提升全球枢纽职能等方面提出了维护我国海底信息传输安全的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2019年越南人口时空分异特征及其 演变类型
    尹旭, 李鹏, 封志明, 游珍, 肖池伟
    2022, 31(5): 941-95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077
    摘要 ( )   HTML ( )   PDF(2464KB) ( )  

    越南是中国重要的海陆邻国,开展其人口分布的研究对揭示越南人口发展规律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越南2000—2019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越南21世纪以来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划分其人口演变类型,最后从地形起伏度,人均GDP和外商投资总额3个因素分析了越南人口时空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越南人口总量即将突破1亿大关,但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近年来逐渐稳定在1.10%左右。②“南北多中间少,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是越南人口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这与其国土形状与地形特征紧密吻合。近20年越南人口高密度地区基本稳定,全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小。③越南人口分布演变类型以中高密度慢速增长为主(61.91%),而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可以分为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中高密度快速增长与西北部边境和西原地区的低密度快速增长两种类型。④以地形起伏度为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决定了越南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以人均GDP和外商投资总额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集疏过程的根本动力,但越南边境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则明显受到政府宽松的生育政策和对主体民族京族移民实边政策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
    赵琪, 朱晟君
    2022, 31(5): 953-96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112
    摘要 ( )   HTML ( )   PDF(952KB) ( )  

    区域产业演化是新产业进入、旧产业退出的过程,新产业为区域创造新发展路径。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区域产业演化表现出路径依赖,而外生的制度因素可以改变新路径的方向。基于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历年土地财政和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Logit条件回归模型在城市-产业尺度实证检验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技术关联促进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产生。②土地财政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的产生。③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总体上加剧了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我国产业突破既有发展路径和实现转型升级。④土地财政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增长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内生产业发展,强化了技术关联对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效应。在中部,土地财政的扩张效应促进了区域发展及其路径突破,区域产业演化受产业转移影响,不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在西部,土地财政抑制了区域发展,本地技术关联的影响不显著。在东北,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给增长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演化存在路径依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客运航空网络节点结构及其外部性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韩瑞玲, 李玲玲, 姚海芳
    2022, 31(5): 967-97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614
    摘要 ( )   HTML ( )   PDF(1208KB) ( )  

    选择2018年中国民航旅客吞吐量排位前60的机场所在城市作为网络节点、节点间的航线联系作为边构建中国客运航空网络,追踪采集60个机场2018年11月12—18日一周内共计126 064条国内航班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搭建了中国客运航空网络节点结构评估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网络外部性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客运航空网络小世界网络特征显著,节点度较高的城市在网络中重要程度突出。城市综合实力与客运航空网络节点等级具有呼应性,节点外部性因素指数分布呈现长尾状。经济总量、服务业、潜力系统3个外部性因素对航空运输系统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特征,主要在华北、华东地区热点集聚,在西部、东北地区冷点集聚。华北、华中等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外部性因素对航空运输系统的支持力度更为突出,而东北、中部、西南等地区则较为薄弱。研究将客运航空网络结构特征与支持和反映其结构的城市综合实力差异联系起来,研究网络外部性因素的航空网络连接机制,为网络的稳定和优化提出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征收土地规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赵映慧, 马百通, 朱亮, 赵旭朦, 齐艳红
    2022, 31(5): 978-98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539
    摘要 ( )   HTML ( )   PDF(1178KB) ( )  

    从《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5—2018》上获取2004—2017年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总征收土地、征收农用地和征收耕地数据,采用统计分析、重心模型、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省域尺度征收土地规模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17年,中国征收土地规模先波动增长后迅速下降,西部地区征收土地省平均规模最小,中部地区征收土地省平均规模超越东部地区。另外,中国省域征收土地不均衡,尤以征收耕地空间不均衡问题最为严重,各省份间征收土地规模的差异先减小后增大,中国征收土地依次经历了分散和集中阶段。②中国征收土地重心主要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驻马店、南阳、随州等城市内移动,与总征收土地和征收农用地相比征收耕地重心更靠北一些,中国征收土地重心移动范围处于平均重心东南方向。中国征收土地空间格局东西方向变化程度大于南北方向,征收土地重心先向西移动研究期末又向东折回,但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③中国征收土地表现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强的空间集聚,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空间趋同效应先减弱后增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是中国征收土地的高值集聚中心,是征收土地的热点区;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省份是中国征收土地的低值集聚中心,是征收土地的冷点区。热点区由东部地区省份向中部地区省份演变,冷点区由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逐渐减少为新疆、青海。此外,高值孤立点与低值孤立点并存,四川是中国征收土地的高值孤立点,上海、重庆是中国征收土地的低值孤立点。掌握中国征收土地规模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推动我国征收土地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及其驱动研究
    焦士兴, 王安周, 陈林芳, 张建伟, 赵荣钦, 李中轩, 尹义星
    2022, 31(5): 988-99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639
    摘要 ( )   HTML ( )   PDF(1239KB) ( )  

    运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04—2018年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不同视角,确定了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类型。从演变趋势来看,山西等10个省份属于先升后降型等4类;从发展限度来看,浙江等14个省份符合可持续等2类。②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空间差异显著,水生态足迹广度大致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深度则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③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存在地域差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分别对河北等12个省份、北京等18省市影响能力较强,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分别对河北等19个省份、天津等21省市影响显著。因此通过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污水防治等举措,以促进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评价
    张家旗, 关小克, 王肖惠
    2022, 31(5): 998-100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021
    摘要 ( )   HTML ( )   PDF(1282KB) ( )  

    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旅游类兴趣点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进行分析,为郑州市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格局,呈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分布并存的局面,市辖区的旅游资源远多于其他区县;(2)郑州市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各类旅游资源主要沿“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方向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向心性;(3)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设施与不同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最高,旅游资源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宿方便的区域;(4)郑州市旅游资源便利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城区连片,郊区分散”的整体格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 空间演化研究
    殷为华, 刘楠楠, 鲁飞宇
    2022, 31(5): 1009-102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691
    摘要 ( )   HTML ( )   PDF(1426KB) ( )  

    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采用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三大城市群的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截面数据,运用双产业系统的耦合测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趋于上升,但仍属初级融合阶段。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从下游到中游及上游呈逐步递减趋势。(2)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增速出现空间异质性。中上游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增速较快,并与下游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差异显著。下游地区属于“高-高”集聚区,成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中游地区及核心城市属于“高-低”集聚区,正在成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增长极;上游地区则需加快打破二者融合发展的 “低-低”集聚区困局。(4)三大城市群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文旅产业的相应综合发展指数明显领先、二者融合发展的“高-高”集聚空间趋于扩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州市主城区汽车服务业集聚及与交通的 空间关联
    孟德友, 高超, 陈层层
    2022, 31(5): 1021-103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654
    摘要 ( )   HTML ( )   PDF(1955KB) ( )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人们对汽车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部Getis-Ord G*指数,采用汽车服务业电子地图兴趣点(POI)大数据对郑州市主城区汽车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与内外交通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汽车服务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街道之间汽车服务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2)汽车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中心城区双核块状集聚、边缘城区次中心分散发展的多中心、轴带状集聚格局,两大集聚热点片区越来越突出;(3)各细分行业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趋势,汽车配件和汽车销售行业的专业化集聚区域逐步收缩,而汽车维修养护和汽车租赁业的专业化区域则大幅度地向城市外围地区拓展;(4)城市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便捷性是影响汽车服务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沿城市道路的轴线分布和沿高速公路出入口邻近分布是汽车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主导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研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筱娟, 汤琪凤, 廖紫薇
    2022, 31(5): 1034-104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624
    摘要 ( )   HTML ( )   PDF(2512KB) ( )  

    以江苏省县区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Ripley’s K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2005、2011和2017年江苏省研发企业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考察江苏省研发企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研发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出稳定的西北-东南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聚集规模和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研发企业冷热点呈块状分布,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研发企业和开发区、高等学校空间匹配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开发区建设、邻近高等院校以及集聚经济等因素对江苏省研发企业空间布局影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城市物流联系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李会, 任启龙, 张春梅
    2022, 31(5): 1046-105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525
    摘要 ( )   HTML ( )   PDF(790KB) ( )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7年三期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京津冀城市物流联系时空演变,并剖析城市物流联系强度的驱动因素。得出如下结论:①2005—2017年物流联系强度增长经历了快速到缓慢的过程,物流功能疏解降低了北京的增速,河北省各城市增长显著,京津两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占比虽持续降低,但物流联系量集中于京津两地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②京津冀城市物流网络结构日趋复杂,京津两城市网络资源控制力下降,河北各城市网络参与度与资源控制力大幅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的多核心发展态势;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物流专业化程度是京津冀物流联系的持续驱动,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物流联系的驱动力由基础设施及物流专业化建设驱动,向以外向型为主的工业化驱动转变,进而向以出口加内需消费的双驱动转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空间格局变化及其解释
    孟克祖勒, 阎建忠, 王三
    2022, 31(5): 1057-106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526
    摘要 ( )   HTML ( )   PDF(1548KB) ( )  

    休闲设施作为城市休闲空间的物质形态载体,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休闲娱乐功能。依托城市的不断发展,休闲设施也随之呈现出空间结构异质性。基于POI大数据,运用GIS平台及地理探测器,对重庆主城区休闲设施空间格局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在数量特征上,研究区内休闲设施总量呈上升趋势,随距离变化表现出明显空间尺度依赖,各类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数量存在差异。(2)休闲设施总体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特征,由于设施总量逐年增加,各类休闲设施空间集聚程度逐渐降低。(3)休闲设施整体为“大聚集,小分散”的多中心分布态势,并逐步由集聚中心向城市外围区域扩张。康娱游憩类演化特征与总体近似,文化休闲类设施集中分布于沙坪坝东南部与渝中区两江交汇处,休闲旅游类表现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特征,专项休闲类呈带状连片分布态势。(4)常住人口密度、道路密度、距离市中心距离、旅游收入等是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影响因子在三个时间节点解释程度有所不同。对于休闲设施格局变化的研究旨在为休闲设施经营者投资选址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者合理布局休闲空间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Web2.0环境中的地理想象建构及其机制研究
    梁颂岷, 刘晨, 欧阳军
    2022, 31(5): 1070-108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1001
    摘要 ( )   HTML ( )   PDF(1046KB) ( )  

    Web2.0环境为网民提供了线上产消(即网络文化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平台,其产消结果为地理想象研究提供了新素材。研究基于地理想象的相关理论,以百度贴吧“波兰球吧”为案例,通过对网络漫画“波兰球”进行内容分析,并对“波兰球吧”用户展开结构化访谈,探讨线上产消者在“波兰球”漫画中建构的全球地理想象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认为:产消者通过“波兰球”漫画表征世界地理,建构了关于全球地缘关系的“中心-边缘”结构的地理想象;产消者基于中国的本土视角在漫画中建构世界各国(地区)的地理想象;产消者在“波兰球”漫画中的地理想象建构机制是一种基于互动的产消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冰冻圈旅游经济区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康韵婕, 杨建平, 哈琳, 肖杰
    2022, 31(5): 1083-109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923
    摘要 ( )   HTML ( )   PDF(1297KB) ( )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冰冻圈旅游区,冰冻圈资源丰富,且旅游开发较好。以大香格里拉地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2008—2017年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受冰冻圈资源变化影响较大;(2)该地区以中等偏下发展水平为主,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3)冰川面积、冰川面积覆盖率、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行社数量和城镇化率是影响大香格里拉地区发展水平的关键因子,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冰冻圈资源萎缩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应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从实际出发,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前冰冻圈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以促进大香格里拉地区发展进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内部中长期城镇人口迁移行为分析与建模
    王宁宁, 赵晓永
    2022, 31(5): 1096-110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528
    摘要 ( )   HTML ( )   PDF(1912KB) ( )  

    人口迁移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一直是人口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社保关系转移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黑龙江省城镇工作人口省内的中长期迁移规律与时空分异特征,并且结合人口推拉理论与OD模型,综合考虑经济和就业政策因素,建立了能够反映以社保劳动关系转移为基础的中长期人口迁移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社保关系的城镇工作人口迁移符合截断指数幂律分布,呈现列维飞行特点;该省省内人口迁出呈现多层级跨区域分布格局,人口迁入呈现“四核心-环东南”格局,人口迁入与迁出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黑龙江省边境城市人口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城镇职工迁移行为的无序性不断加大,迁移的频率较高;但是经过通过模拟,该省城镇职工的迁移系统趋向于平衡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手足口病时空分异及其地理环境因子 探测分析
    陈昕, 谢玲, 刘素红, 贾艳红, 肖小慧, 梁瑜
    2022, 31(5): 1108-111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5.2020730
    摘要 ( )   HTML ( )   PDF(1631KB) ( )  

    广西是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区。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趋势面分析及地理探测器,基于2013—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手足口病和理环境要素(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时空变化和交互归因分析。结果显示:(1)2013—2017年,研究区的手足口病发病呈峰谷年交替出现,年内发病双高峰特征;盆地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率稍高于其他地区。(2)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3)2013—2017年,东西方向上中西部各地级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普遍高于东南部各地级市;南北方向上各地级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并不非常显著。(4)气温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影响最大(q=0.49),其次是日照时数(q=0.45);气温和日照时数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有着严密共增长趋势;每两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力均比单要素作用时强,其中气温和日照时数交互作用时的影响力最大,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交互作用时的影响力次之。据此得出结论:广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与手足口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气温对发病率影响最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