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3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北印度洋航道热点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地缘风险
赵畅, 葛岳静, 郑苗壮, 富宁宁
2025, 34(10): 1-1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776
摘要 ( )   HTML ( )   PDF(1966KB) ( )  

北印度洋是连接中国与南亚、北非和欧洲等地的重要航道,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意义重大。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北印度洋航道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使用时空立方体等分析工具,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时所面临的地缘风险。研究发现:①北印度洋海上船舶活动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油船、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船舶活动轨迹呈现明显的时空集聚性,船舶活动的新增热点出现在孟加拉湾等海域;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北印度洋海上通道在中国对外航运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中国与欧洲、南亚和北非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③中国海上航道安全受到军事、地缘环境和国际规制等的影响。为保障海上航道安全,中国应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等方式,一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加强在主要海上通道的监控能力,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地缘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
赵晞泉, 陈伟
2025, 34(10): 17-3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420
摘要 ( )   HTML ( )   PDF(2164KB) ( )  

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区域分工协作、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塑造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重心测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2009—202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特征、空间格局及其集聚形态。研究发现: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波动中增长,等级特征和集聚效应明显。国家和地区间投资的规模差距日益缩小,外商直接投资向中等规模集中的程度逐渐加深。②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投资集中区域,投资差额格局总体呈现出发达经济体间的双向投资与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投资的交织态势,投资逆差国(地区)以发达国家(地区)为主。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格局经历空间重构,其分布重心以地中海及其周边区域为主,且外商直接投资重心随时间向东南方向偏移。③全球OFDI和IFDI分布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依赖性,两者集聚形态较为相似且均处于动态演化中。西欧和北美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的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非洲是主要的低值集聚区域和冷点区域。全面认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规律,对于深入理解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优化中国对外投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别与区域
菲律宾海洋地缘风险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彭飞, 罗熠
2025, 34(10): 31-4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576
摘要 ( )   HTML ( )   PDF(728KB) ( )  

海洋地缘风险是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区域国别跨学科融合的重要研究议题。海洋地缘风险评估作为国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前提,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一环,开展海洋地缘风险的研究评估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以菲律宾为研究对象,基于海洋地缘风险的概念、属性及类型,建立了海洋地缘风险的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测度了2000—2021年菲律宾海洋地缘风险指数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菲律宾自然风险持续攀升且在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变动最大;社会风险的总体趋势较为稳定,但不同总统执政期间波动较大,阿罗约政府时期社会风险持续上升后并达到顶峰,到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社会风险有所下降,杜特尔特时期则较为平稳;互动风险在早期保持较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杜特尔特时期呈现较大波动。②在低水平海洋地缘风险时,大国干预和军事环境对海洋地缘风险的正向影响更强;主权治理对中等水平海洋地缘风险的影响更大;在海洋地缘风险达到高水平时,区位条件和生态资源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北极政策的布局调整及其对北极治理的影响
刘涵, 刘宏松
2025, 34(10): 45-5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361
摘要 ( )   HTML ( )   PDF(748KB) ( )  

英国参与北极事务历史悠久,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极域外国家。基于北极地缘政治新态势和自身利益诉求,2023年英国新版北极政策《向北看:英国与北极》高度重视北极地缘政治安全,并通过加强与盟友合作以应对挑战。在新政策中,英国在角色定位、安全认知、大国关系和实施路径4个方面进行了调整,表现出“军事化、阵营化、务实性、引领性”的特征。这一政策有效指导了英国在北极事务中的行动与实践,提升了其在北极治理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作为北约重要盟国和北极科研大国,英国新政的布局调整将对北极安全治理、北极区域治理以及北极发展治理产生全局性影响。考虑到中英两国北极身份和利益诉求的相似性,因此加强中英北极事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韶艳, 温柔
2025, 34(10): 60-7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780
摘要 ( )   HTML ( )   PDF(1864KB) ( )  

贸易合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化的“压舱石”。文章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运用HHI指数、拓扑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7—2022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阿贸易展现出持续深化与强韧性的特点,历经波动后呈现复苏增长态势。②贸易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且东西向失衡明显。此外,阿联酋与沙特作为领头羊引领中阿贸易增长,阿曼、科威特等新兴力量逐渐崛起,显示出贸易伙伴选择的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态势。③中国对阿出口结构向中高端转型,进口仍以能源为主,但能源合作正经历结构性变革,预示双方贸易质量与合作深度的双重提升。④中国对海合会出口商品类别波动,进口则保持稳定且来源多样化,彰显了贸易流的灵活适应性。⑤经济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创新水平是影响中阿贸易的关键因素,且双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力优于单因子。然而,随着贸易深化,双因子交互解释力逐渐减弱,反映了中阿贸易环境在不断适应和稳定中发展,双方的合作基础日益坚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濑户内海地区制造业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
田江艳, 杨苏琪, 陈锦浩, 王承云
2025, 34(10): 76-8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522
摘要 ( )   HTML ( )   PDF(1641KB) ( )  

制造业是工业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产业之一,濑户内海地区是现代日本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典型区域。本研究基于1980—2019年濑户内海地区制造业各行业产值数据,运用产业结构熵、空间分散度指数等方法,探索濑户内海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旨在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研究发现:①濑户内海地区经济结构复杂且多元化,制造业产业分工总体均衡,但不同府县间存在差异;②濑户内海地区制造业中有近一半的行业存在显著的产业转移现象,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岸地区,其整体结构呈现出从沿岸地区向周边扩散的态势,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沿岸府县,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中程度日趋增强,呈现出由濑户内海沿岸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③1980—2019年间,日本濑户内海地区运输机械设备制造、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一般机械设备制造、食品饮料饲料和烟草制造行业在空间上呈现扩散态势,而钢铁业、纺织工业、木材和木制品、陶瓷和石材制品、电气设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④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与人才、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国际环境等因素对日本濑户内海地区的制造业产业布局具有促进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盛依妮, 殷为华, 马仁锋, 梁圆卿
2025, 34(10): 90-10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215
摘要 ( )   HTML ( )   PDF(1981KB)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分析2011—2021年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增速最快。地级市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差异化,杭州、宁波、舟山、绍兴位列前四。浙北的县域整体优于浙南,多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达中等及以上水平;(2)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全省-四大都市区-11个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态势,且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双中心(杭州-宁波)地区的市区与周边部分县市属于高-高集聚型空间关联。自2016年起多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已跨越“兜底式”低水平阶段,故无显著的冷点区域;(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受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为双因子增强。全省-都市区-地级市-县域的驱动因素产生差异化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年闽台两地地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要素的差异解析
魏伟, 张苗, 尹力, 薄立明, 张轲
2025, 34(10): 105-12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026
摘要 ( )   HTML ( )   PDF(2232KB) ( )  

从规模、分布、转型3个维度比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闽台两地40年地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要素的差异性,对构建海峡两岸区域空间发展支撑平台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闽台两地城镇空间不断扩张,农业空间总体减少,生态空间整体保护较好;福建地区空间呈现出“一增两减”的格局,台湾地区空间呈现出“两增一减”的格局,福建地区空间动态度明显大于台湾。②闽台地区空间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梯度分异显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呈现出以台湾海峡为轴线的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③闽台两地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交叉转换最为显著,农业空间是城镇空间扩张的主要来源,生态空间是城镇空间扩张的次要来源,2000年以来闽台两地地区空间交叉转换现象更为剧烈。④闽台地区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类因子是闽台地区空间演化的主导驱动因素,但福建受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自然地理类因素对两地影响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福建农业和生态空间的相互转化中;区位交通类因素在两地的贡献率均偏低但较为稳定,仅个别因子影响突出。同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也是导致闽台两地地区空间格局演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障碍因子诊断
方显唯, 曹卫东, 曹继, 陈枳宇, 马华
2025, 34(10): 122-13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353
摘要 ( )   HTML ( )   PDF(2738KB) ( )  

都市圈在新型城镇格局中是连接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关键环节。本文构建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1年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总体呈“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特征;从子系统层面看,经济系统表现出空间极化特征,创新发展呈“南高北低”空间格局,协调系统发展呈“东高西低”空间格局,绿色系统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开放系统呈空间集聚特征,共享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愈发显著。②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局莫兰指数在研究期内均为正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类型县域空间关联性强,具有集聚特征,各县域间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较大,空间分布特征较显著;③2011—2021年,合肥都市圈县域高质量发展在系统层面上主要受制于经济系统,同时协调系统与共享系统的障碍度日益增强;2021年在指标层面上主要受出口总额、单位面积GDP、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单位面积常住人口数5个因素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复合化生产与消费者空间体验
梁增贤, 徐海超, 梁秀萍
2025, 34(10): 137-15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127
摘要 ( )   HTML ( )   PDF(1623KB) ( )  

城市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推动了城市独立书店的复合化转型。本研究以广州的四家书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察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剖析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复合化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者的空间体验,得出以下结论:①城市独立书店的复合化生产,在外部需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以有效吸引客流,在内部则需合理规划游线以整合空间功能。②城市独立书店复合化场景的搭建是经营者、政府、消费者等多主体话语实践的结果;经由媒介推广,这些场景加速转变为城市旅游景观。③城市独立书店消费者的在场动机、行为和体验各异,可分为日常休闲者、书店“朝圣者”、大众旅游者与网红打卡者,他们在书店空间叙事中实现了个性化的解构与意义重塑。研究拓展了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现有研究视角,也为城市独立书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视角下的乡村重构研究——以北京市北沟村为例
刘梦瑶, 王鹏飞, 寇文波
2025, 34(10): 151-16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180
摘要 ( )   HTML ( )   PDF(1429KB) ( )  

以功能视角探讨乡村重构的过程、特征和发展路径,对推动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在分析功能视角下乡村重构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访谈方法,分析了案例地功能重构推动乡村重构的过程、特征,并探讨了功能重构动力机制及其驱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功能重构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重新配置,实现对整个乡村的系统性变革,旨在使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更为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②北沟村的功能由分化转向优化发展,其重构经历了3个阶段:功能分化和失调阶段、功能失调转向优化阶段、功能优化阶段。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乡村的非农生产功能和美学消费功能、空间商品化趋势逐渐增强。③在内、外部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北沟村的各个功能都发生了重构,促进了村庄空间集聚、业态丰富、社会结构调整、文化多元和人居环境优化,推动了地区乡村振兴。对乡村功能与重构的分析,旨在丰富和深化乡村转型理论,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和案例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微博数据的上海红色资源网络关注度文本挖掘研究
褚劲风, 白庆春
2025, 34(10): 168-18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441
摘要 ( )   HTML ( )   PDF(1918KB) ( )  

本文利用微博平台上收集的2011—2024年间19 048条关于上海红色资源的评论数据,分析上海红色资源网络关注度,研究细粒度语义交互主题,提出一种新的语义与情感交互分析框架,结合关键词主题抽取和文本情感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探讨上海红色资源的网络评论时序演变特征、内容话题分布及其情感表达。研究发现:①上海红色资源的网络关注度呈现长尾分布特性,评论数量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并与城市节事活动密切互动;②网络评论内容涵盖广泛,尤其关注交通与出行、展陈内容与载体创新等方面,呈现多维度特征;③情感分析表明,正向情感在网络评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红色旅游路线中加入社会活动和互动环节,游客呈现多重体验以及对红色资源的社会认同感。文章借助微博数据进行文本挖掘,以期拓宽红色资源研究的方法,丰富上海城市文化的研究内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进展
空间句法在国内外地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罗伟杰, 古恒宇, 陶伟
2025, 34(10): 182-19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10.20240196
摘要 ( )   HTML ( )   PDF(987KB) ( )  

空间句法是20世纪建筑和空间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一。本文运用CiteSpace和Bibliometric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地理类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主题文献为对象,通过对论文发表的基本信息、研究学者与关键词共现的分析,总结国际、国内地理学空间句法研究的总体概况,并进一步对主要研究议题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国外地理学对空间句法的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文献数量逐步上升,发文以发达国家(地区)为主;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团队数量少,近年来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前五发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高,但相关成果的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相关成果平均被引频次突出,表明其高关注度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关注议题方面,国外主要聚焦于空间形态、城市交通(步行交通)、空间与安全、方法论等方面;国内主要关注不同尺度(城市-乡村-建筑)的形态分析、交通网络与可达性、空间与安全、旅游可达性与旅游感知等议题。总体而言,国外地理学的空间句法研究以城市交通与形态为核心,同时注重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尺度,对于乡村、建筑尺度的研究及方法论探讨均有待加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