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文章更多...

2024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国别与区域
美国本土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启示
薄立明, 尹力, 赵浪, 魏伟
2024, 33(10): 1-1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443
摘要 ( )   HTML ( )   PDF(4252KB) ( )  

从国家尺度解析美国国土空间演化特征及关键影响要素,为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经验参考,结果表明:(1)城镇扩张、农业生产、水生态保护和裸土地治理是2001—2019年美国国土空间演化的主要态势,尤其是大规模、高增幅的城镇扩张仍然是全美的突出特征;近20年全美仍保持着8.80%的城镇发展空间增幅,同时农业空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不同于城镇剧烈扩张的演化结果,农业与生态空间的大规模相互转换是美国国土空间内部的主要转换特征。“耕-畜-林”之间的空间布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虽然这促进了农业扩张及生产效率提高、裸地治理与生态环境优化,但是也导致了大规模绿色生态空间流失。(3)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开发政策、自然灾害及区域基本特征是美国国土空间演化的主导驱动因素,降水、气温及湿度等水文气候条件的变化发挥了关键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人口、经济和产业等因素主要在城镇发展空间内部产生局部影响,并未对美国整体的国土空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重视长时序气候变化对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布局的动态影响;关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间城镇空间新增规模参数分配的差异;预防传统粮食主产区农业空间退化,构建裸地治理、重大土地工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弹性衔接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2021年非洲武装冲突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李安林, 杨叶华, 李明, 牛乐德
2024, 33(10): 18-3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301
摘要 ( )   PDF(2309KB) ( )  

非洲作为当今世界政局动荡的地区之一,纷争不断的武装冲突对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和平稳定带来明显的影响和冲击。以非洲54个国家的三类武装冲突点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核密度、平均中心及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非洲1989—2021年武装冲突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 1989—2021年非洲武装冲突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加的趋势,总体呈“U”形发展格局,同时其冲突总量处于上升状态,且存在国家武装冲突>单方面暴力武装冲突>非国家武装冲突的局面。(2) 核密度空间分布特征方面,从北非到南非大致呈现出“三”字形的分布特征,武装冲突爆发点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南北纬10°区域及非洲南部地区。(3) 非洲武装冲突中心位置主要集中在赤道穿过的非洲中部地区,中心迁移路径则为刚果(金)-乍得-南苏丹-中非共和国。(4)冷热点分布情况显示,非洲武装冲突总量的热点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北非北部及东非北部地区,相对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非西部、中非南部、东非南部及南非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22021年刚果(金)武装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孔凡沛, 胡洋, 李安林
2024, 33(10): 31-4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034
摘要 ( )   HTML ( )   PDF(1369KB) ( )  

刚果(金)是非洲的资源能源大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长期受制于武装冲突的负面影响。以刚果(金)1992—2021年间的武装冲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标准差椭圆的GIS空间方法,探究刚果(金)武装冲突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产生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刚果(金)的武装冲突呈现不断集聚的空间特征。从空间结构变化看,刚果(金)武装冲突的空间格局由“一带六核”演变为“一带单核”,始终以北基伍省、伊图里省和南基伍省为核心;从空间集聚程度看,刚果(金)武装冲突的范围有所缩小,但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从空间扩散方向看,刚果(金)武装冲突扩散方向由“东-西”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空间扩散方向的指向性显著。本文认为,族际矛盾、国际干涉和资源利益是造成刚果(金)武装冲突的主要原因。对刚果(金)武装冲突空间格局和演变趋势的分析,可以为中国企业在刚果(金)的投资行为和安全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基于GDELT数据库的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间地缘关系研究
齐芯莉, 李振福, 张琦琦, 李佳奇
2024, 33(10): 43-5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039
摘要 ( )   HTML ( )   PDF(2048KB) (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融化,该地区经济、资源及战略等价值愈加凸显,北极地缘政治问题不断升温。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GDELT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地层约束聚类、社会网络等方法对2013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间地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间合作-冲突事件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各国对北极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其中合作仍占主导地位。②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间地缘关系网络呈现以北极国家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结构。随着中国、英国等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对北极的关注不断提升和在事务上的广泛参与,北极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有所提升。③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部分国家与其他国家存在地缘关系不对等现象,其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不对等现象较为严重。④北极经济、资源及战略价值凸显,地缘政治环境影响,北极地区军事化日益严重,以及北极环境保护观念淡化等因素共同推动全球涉北极事件国家地缘关系演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合作:政策优化、实践发展与推进思路
张伟鹏
2024, 33(10): 58-7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020
摘要 ( )   HTML ( )   PDF(631KB) ( )  

得益于科学思想引领、元首外交推动和规划政策支撑,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合作的理念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参与治理北极的政策目标持续落实。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极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合作机制面临考验,北极治理域内化趋势和北极利益的全球性特点正交织显现,中国进一步参与北极治理合作既面临一系列机遇,又面临不少挑战。应准确把握北极形势变化的规律性特点,将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与落实中国的北极政策相结合,在能源开发、航道管理、科学考察、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强与有关各方沟通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发展机遇,积极打造蓝色伙伴关系,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取得更多积极成果,为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空间结构演化与影响因素
王煜群, 夏启繁
2024, 33(10): 71-8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064
摘要 ( )   HTML ( )   PDF(690KB) ( )  

医药产品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产业链重塑和新冠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的交织影响下,医药产品发展和对外贸易合作面临愈加严重的挑战。通过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数据,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2001—2021年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结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起步低,增长快”,贸易逆差不断增大,抗生素最具有比较优势,激素类最具有比较劣势;在空间格局上,中国进口高度依赖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向欧美稳步拓展的同时也向发展中国家(地区)不断辐散;在影响机制上,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创新投入和产出、老龄化与多维邻近性和中国医药产品贸易呈正相关,地区稳定程度与之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最后从贸易市场的角度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程显宏, 杨珺涵, 姜国刚
2024, 33(10): 83-9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22485
摘要 ( )   HTML ( )   PDF(747KB) ( )  

构建外贸高质量发展三级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当期与上一期OFDI均能显著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第二,不同经济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当期与上一期OFDI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中部地区OFDI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上一期;东北地区OFDI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当期;第三,是否为“一带一路”省份的回归结果表明,“一带一路”省份当期和上一期OFDI均能显著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而非“一带一路”省份OFDI的促进效应仅体现在上一期;第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中国31省OFDI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仅体现在上一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31省当期与上一期OFDI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第五,通过检验影响机制发现,当期和上一期OFDI均能通过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机制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上一期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和劳动力成本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
刘贺, 李雪铭, 宫一路
2024, 33(10): 100-11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22209
摘要 ( )   HTML ( )   PDF(1419KB) ( )  

基于百度指数、里程数据及论文合著数据等多元数据,构建多重城市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1—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多重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并运用QAP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多重网络密度均小于0.5,但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此外,各网络的“小世界”特征明显,城市节点的等级结构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2)多重网络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信息网络核心骨架未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网络骨架逐渐明显,交通网络逐渐呈现出“工”字形结构,创新网络趋向扁平化、复杂化;(3)多重城市网络城市节点的中心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武汉、长沙、南昌的网络枢纽地位较为稳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4个凝聚子群,城市间联系以子群间关联为主;(4)多重网络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空间邻近、行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干预强度等因素对多重网络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市实际服务人口概念内涵及时空特征
孟浩, 毛熙彦, 黄贤金, 杨俊, 张梅
2024, 33(10): 116-12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22493
摘要 ( )   HTML ( )   PDF(1825KB) ( )  

随着时空距离的压缩,城市实际服务人口日益成为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和管理响应的新范畴。基于中心流理论的“乡镇性+城市性”视角,丰富了实际服务人口的大数据内涵,构建了实际服务人口测算方法,开展了我国35个大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规模结构及时空特征研究。结论如下:(1)实际服务人口为本市需提供居住、商服、就业、交通、休憩娱乐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的日均实有人口,包含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和本地停留“1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城市累计服务的短期驻留人口。(2)融合人口、旅游、交通等部门性统计数据及腾讯迁徙数据,以人口对城市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为切入点,以常住人口的需求为基准,将短期驻留人口折算为实际服务人口,构建了实际服务人口的全口径人口测算方法。35个大城市的实际服务人口系数介于1.09和1.36之间,均值为1.19。(3)入境短期驻留人口呈现“M”形年内变化及特大城市指向性等时空特征,主要来源于港澳台、韩国和日本,其中69.99%的入境短期驻留人口流入东部沿海城市;城际短期驻留人口呈现“大波峰、小锯齿”形的日常变化及节假日特征,人口流动呈现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为顶点构成的“菱形”结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居民天然气补贴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龚利, 马璐, 祝磊皓
2024, 33(10): 129-14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591
摘要 ( )   HTML ( )   PDF(785KB) ( )  

基于价差法测算了2009—2019年中国居民天然气补贴规模,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LMDI分解法探究补贴的空间差异及其内在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居民天然气补贴规模总体呈现“先增加后波动减少”两阶段特征,2012年达到补贴峰值。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补贴占全国比重呈增加趋势,西部所占比重下降,所有省份补贴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补贴均值排名靠前的省份均为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省、西气东输沿线省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②居民天然气补贴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超变密度逐渐成为影响补贴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按照大小排序依次是西-东北、东-西、中-西、东-东北、中-东北、东-中。从区域内差异看,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东北地区最小,东部和中部区域内补贴差异不断增加,补贴不均衡程度提高,西部和东北区域内补贴趋于均衡。③从整体上看,人口效应、消费效应对居民天然气补贴呈现正向贡献且作用不断增强,而价格效应、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表现出对补贴的负向贡献。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天然气补贴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在天然气价格改革前后发生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再生视角下历史游憩空间研究进展
刘彤彤, 周扬, 钱才云, 刘洋
2024, 33(10): 141-15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472
摘要 ( )   HTML ( )   PDF(3098KB) ( )  

随着存量更新与文旅融合政策的稳步推进,游憩空间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力重塑等新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历史游憩空间的再生路径与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其内涵和再生属性的基础上,选取近20年内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依照综合性与专题性原则展开文献研读,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显示:①2004年至今,依据发文量和突现关键词,研究可分为萌芽、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阶段,并扩散至城乡规划、旅游和地理学等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②国外研究热点聚焦城市发展、遗产再生和社会管理等人居环境复合,国内则侧重保护利用、历史环境和空间格局等设计实践应用;③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相对重合,集中于物质空间形态结构、历史游憩意象感知、综合价值体系评价和再生规划设计策略层面。基于此,从理想结构模式、综合性历史游憩意象、动态评价过程、交叉学科基础和本土化再生路径角度展望国内后续主题深化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中国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
张宇飞, 任艳路, 梁丽敏
2024, 33(10): 155-16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22134
摘要 ( )   HTML ( )   PDF(1632KB) ( )  

网络关注度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百度指数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通过百度指数的“搜索指数”“人群画像”“需求图谱”三个模块,对中国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时间上,中国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呈逐年增长趋势,PC端的搜索指数高于移动端搜索指数,季节性差异明显,每年11、12、1月为高搜索月份。(2)空间上,结构分布呈现“东部高、中部均衡、西部低”的发展格局,北京、黑龙江、吉林、广东依次是中国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排名较高的省份。(3)影响因素上,排序为经济发展水平>冰雪旅游资源>大型冰雪赛事>地区网络普及率>人均消费支出;其中,青年人群占比与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呈现负相关。最后提出冰雪旅游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等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源异构评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影响因素
和泽海, 陶玉国, 张红霞
2024, 33(10): 168-17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30233
摘要 ( )   HTML ( )   PDF(1430KB) ( )  

社区型和交易型平台的评论都包含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游客情感等内容,但这两种类型是否会导致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细分形象出现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基于“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区,利用分别代表社区型和交易型数据的新浪微博和携程评论为研究数据,结合Python编程调用百度情感词典情感分析方法,利用LDA提炼形象主题,并构建VOSviewer与Gephi相结合的共现关系网络图谱,分析两类数据驱动的整体形象、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新浪微博社区型和携程交易型评论的目的地整体形象都以正面为主,年度形象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情感极性分布基本一致。2)社区型和交易型评论虽都能体现出目的地服务、吸引物、环境经济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形象主题,但前者的认知形象主题评分明显高于后者,而情感形象则截然相反。3)认知和情感因素对两类评论数据驱动的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贡献率总体相差较小,而交易型评论的经济价格因素所起的作用显著高于社区型评论。研究为利用大规模的多源异构数据分析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营销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耕地撂荒的时空嬗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分类治理对策
李俊高
2024, 33(10): 180-18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10.20222265
摘要 ( )   HTML ( )   PDF(777KB) ( )  

我国人多地少,现实中却有不少耕地被闲置、撂荒,如何治理撂荒成为当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撂荒判定”模型,利用实际复种指数和潜在复种指数的差异来定量刻画耕地撂荒类型,并以四川2006—2018年面板数据来描述其耕地撂荒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维度上,2006—2013年,各市州耕地撂荒程度呈扩大趋势,在2014年出现短暂的“奇点效应”之后,耕地撂荒程度继续加大。②在空间维度上,高海拔地区以常年性撂荒为主,低海拔地区以季节性撂荒为主,也存在常年性撂荒。③自然条件越差的市州越容易出现常年性耕地撂荒,而经济发达程度越高或城镇化率越高的市州越容易出现季节性耕地撂荒。④站在粮食安全及造成后果角度来看,季节性撂荒较之常年性撂荒更具威胁性,因而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让种粮有利可图,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地里种什么”等关键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