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及其韧性研究
陈伟, 蒋益飞, 刘志高
2025, 34(1): 1-1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643
摘要 ( )   HTML ( )   PDF(2268KB) ( )  

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镍被广泛应用于合金、电镀、电池和催化剂等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对镍金属的需求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剖析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格局及其韧性演化特征对于全面认知全球镍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国际镍资源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长时间序列的全球贸易数据集,刻画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时空格局及其拓扑结构,揭示全球镍资源贸易的韧性演化,以期深化对全球镍资源贸易体系及供应链安全的认知。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球镍资源进出口贸易规模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平稳发展的变化态势;②全球镍资源贸易格局经历了明显的空间重构过程,网络规模、密度和联系先快速上升、后有所分化,呈现出向少数核心国集中的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镍资源进口贸易国;③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呈现出层次清晰的等级结构,中国、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在镍资源贸易网络中有较高的中心性,主要镍进口国在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网络的核心枢纽;④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数量比例基本维持稳定,但各国核心度经历了结构性变迁;⑤全球镍资源贸易网络韧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少数节点与连边对网络连通性起到关键作用。最后,论文提出了一些促进镍资源贸易国际合作、维护全球镍供应链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系-地理”邻近模式演化下海外华商的危机应对与转型
陈蕊, 邢菁华, 刘逸
2025, 34(1): 16-2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571
摘要 ( )   HTML ( )   PDF(763KB) ( )  

长期以来,华商之间的族群邻近被认为是海外华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华商网络也被经济地理学者视为非地理邻近的典型案例。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海外华商积极转型,原有族群邻近模式也发生变化。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学派的关系视角和演化经济地理学派的多维邻近框架,通过对意大利传统华人零售企业和美国新兴华商在线零售企业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转型的个案研究,探讨族群邻近在海外华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角色转变以及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族群邻近模式促进了海外华商的发展,但当原有的族群邻近模式无法应对公共危机的冲击时,海外华商从族群邻近转向族群疏远。同时,企业族群邻近对象主体的不同和行业差异使不同海外华商选择了地理邻近或地理疏远的不同转型方向。海外华商企业面对危机的转型,本质上是族群邻近在认知、组织、社会、制度等维度的作用机制产生了变化,并导致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转变。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关于非地理邻近的研究成果,提出多维“关系-地理”邻近框架,揭示了族群邻近对海外华商经营活动影响机制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是关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的一次积极交叉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共性特征的社会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
赵西君, 靳京, 吴殿廷, 高岩辉
2025, 34(1): 30-4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545
摘要 ( )   HTML ( )   PDF(756KB) ( )  

社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可以分为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稳步提升期三个阶段。中国式社会现代化呈现五大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为本底,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宗旨,以追求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追求在资源约束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以及倡导文化合作共赢的人类和平发展。以社会现代化演进的普遍共性特征为基础,从科技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文化旅游体育现代化、社会治理和保障现代化、生活质量现代化5个维度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测算了60个国家典型年份的社会现代化指数,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社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目前大洋洲和欧洲社会现代化程度最高,非洲最低;②处于社会现代化先进水平的国家保持相对稳定,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地位上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③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但绝对差距仍较大;④分领域来看,科技教育现代化和生活质量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薄弱环节,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相对其他领域较好。应重点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4个方面努力提高中国式社会现代化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2019年全球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李颉, 许泽嘉, 林煦丹
2025, 34(1): 43-5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331
摘要 ( )   HTML ( )   PDF(1464KB) ( )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重要疾病负担之一,揭示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减少因肝炎造成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病毒性肝炎死亡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和空间误差分析方法,探讨2000—2019年全球病毒性肝炎时空分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球病毒性肝炎死亡数长期维持不变,而死亡率出现显著下降。②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空间差异显著,热点区集中于非洲、南亚等欠发达地区,而冷点区集中于欧洲、美洲等发达地区。③高死亡率国家与地区的死亡率下降速度显著高于低死亡率国家与地区。④多种因素对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存在空间相关性或空间影响,其中乙肝与丙肝流行率、吸烟率、室内与室外空气污染对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影响。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应当首先关注经济发展,以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从而降低死亡率。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降低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别与区域
加勒比国家与大国的贸易联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宇阳, 巴士奇, 李淦, 陈瑛
2025, 34(1): 56-6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209
摘要 ( )   HTML ( )   PDF(1348KB) ( )  

以加勒比国家与大国贸易网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21年加勒比地区与相关大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加勒比国家与主要大国贸易网络的中心性及结构同型性,测度加勒比各国对大国的经济依赖情况,并运用QAP回归模型探究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贸易网络密度接近1,整个网络的贸易强度不断提升;加勒比各国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网络内部各国经济实力严重不均;六个相关大国(中、美、俄、法、荷、英)与加勒比各国这两大团体在贸易网络中的角色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加勒比各国之间结构越趋于同型,角色相似性越大,贸易对象国更为相似。②加勒比各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较高,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不断加深,对俄、法、荷、英的依赖程度较为接近且始终保持低位稳定状态。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共同语言、是否签订FTA对该贸易网络演变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为显著负向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加坡中学地理教育:发展逻辑与动力机制
胡蓉, 王楚薇
2025, 34(1): 70-8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389
摘要 ( )   HTML ( )   PDF(714KB) ( )  

新加坡持续性的教育变革推动了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人文学科之一,其发展值得关注。引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聚焦初中和高中学段,系统梳理新加坡地理教育发展的逻辑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新加坡的地理教育发展经历了侧重以区域地理为核心的地理描述性教学、突出以系统地理为主导的地理概念式教学、强化以环境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地理主题式教学,以及走向从可持续发展为旨向的地理探究性教学等4个阶段;②新加坡地理教育受全球环境危机、地理学科范式转型和教育政策变革三大动力驱动,实现了地理教育系统的革新;③以新加坡地理教育为启示,中国地理教育发展应充分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视地理探究以及对学术地理的融会贯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基于电子竞技活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旭, 朱昀阳, 何金廖
2025, 34(1): 82-9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082
摘要 ( )   HTML ( )   PDF(1001KB) ( )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对于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模式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同时对城市网络研究提出新的议题。以电子竞技产业为例,通过对《英雄联盟》《Dota2》《CS:GO》《王者荣耀》四大电竞赛事2013—2022年参赛战队及选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基于电子竞技视角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进而借助岭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影响该城市网络地理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电子竞技活动的中国城市网络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张的态势,形成了以上海为主中心、北京为次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城市网络扩散范围相对有限,但是城市间联系占比不断上升,反映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网络空间组织的双重影响。2)“赛事举办城市-战队所在城市”联系网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层级结构,参赛战队所在城市间的联系网络则呈现出更为明显的扩散趋势,反映出赛事活动举办和电竞战队组建的地理差异。3)地方政策和城市化经济是影响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地方化经济和城市舒适性作用则并不明显,反映出电子竞技产业在发展阶段和人才生成机制方面的独特性。本文对于理解数字经济环境下城市网络的地理重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赵沁娜, 李航
2025, 34(1): 94-11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22447
摘要 ( )   HTML ( )   PDF(1376KB) ( )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碳减排工作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碳交易试点政策开展准自然实验,综合采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来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政策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降低各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②碳交易市场机制的碳减排效果有限,需要政府干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两者通过共同作用实现碳减排;同时,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和激励技术创新也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③碳排放强度在时空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此外,碳交易试点政策在抑制本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也具有约束力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遴选与辐射能力评价
陶晓丽, 马海涛, 江凯乐, 杨锦坤
2025, 34(1): 112-12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087
摘要 ( )   HTML ( )   PDF(917KB) ( )  

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第二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如何遴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成为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备受关注的前提条件。城市群是创新的孵化器,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将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培育”为遴选思路,基于2016—2020年城市群内城市间科学合作与技术合作关系数据,遴选城市群核心城市,并运用熵权法评价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研究发现,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较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按照“单核心”“双核心”和“多中心”3种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模式进行培育是可行的。充分利用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联系,有助于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实现核心城市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并为全国范围内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游戏产业集群网络与空间分布的关联性分析
李梓菁, 徐逸伦
2025, 34(1): 124-13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22482
摘要 ( )   HTML ( )   PDF(1716KB) ( )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国产游戏审批数据,构建中国游戏产业联系网络,运用核密度估计、社会网络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网络结构与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关联性。研究发现:①中国游戏产业在城市和区域层面形成了产业集群;②产业联系的本地和外部网络与空间布局之间存在三种关联模式:本地网络与外部网络均发达,并且游戏企业集聚程度高;本地网络较弱,外部网络发达,并且游戏企业集聚程度高;本地网络与外部网络均薄弱,游戏企业集聚程度低。③部分地区如澄迈、沈阳,因游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弱,分工有所侧重,游戏产业本地网络和空间布局未形成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20年中国财政千强镇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志远, 马芳芳, 丁志伟
2025, 34(1): 138-15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22437
摘要 ( )   HTML ( )   PDF(3236KB) ( )  

根据2013—2020年财政千强镇榜单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分析财政千强镇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财政千强镇在空间上趋向沿海城市群集聚,呈现出以江浙沪、珠三角和京津冀鲁为主的核心区和局部零散分布的总体格局特征。在频数方面,东部财政千强镇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且长三角、珠三角等高水平经济区频数高而相对稳定。②从进入退出情况看,整体稳定度不高,东部沿海一带进入和退出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特别是江、浙两省变动较为明显。③从标准差椭圆的范围和重心点来看,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且重心点向西北移动;从影响椭圆范围变化的空间倾斜来看,主要是受沿海地区入围乡镇数量增减和西北部入围乡镇较少的综合作用影响。④从集中程度来看,R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印证了空间集聚现象的存在。从空间自相关来看,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向北延伸至江苏南部的局部地市和京津冀地区;显著LL区主要形成了以云南为核心的团状集聚区,部分分布在重庆、河北等省份。⑤从影响因素的解释力看,工业潜力、人口支撑、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城镇化、地形因子和潜力环境次之,商业活力和土地环境的解释力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具身视角下自然遗产地旅游者游憩涉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谢梦月, 李瑞, 杨火木, 郑超, 殷红梅
2025, 34(1): 154-16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30101
摘要 ( )   HTML ( )   PDF(925KB) ( )  

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是影响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而个体身心状态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性是影响自然遗产地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重要前提。在具身理论的指导下,将游憩涉入、自我效能感、情感卷入和亲环境行为纳入研究框架,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因素,情感卷入为调节因素,构建了具身情境下自然遗产地旅游者游憩涉入对亲环境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贵州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遗产地旅游情境中,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游憩涉入与旅游者亲环境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然亲近感在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生态恐惧感、生态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调节作用不显著;旅游者游憩涉入、自我效能感、自然亲近感和亲环境行为在身心主体性、感知深度性及情境连接性的交互影响下产生联结。因此,自然遗产地应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游憩涉入环境,增强旅游者自我效能感,加强旅游者与自然遗产地的情感联系,促进旅游者向亲环境行为转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新茶饮品牌连锁门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嘉铖, 郝丽莎
2025, 34(1): 168-18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2439
摘要 ( )   HTML ( )   PDF(1224KB) ( )  

新茶饮是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兴餐饮行业。基于企业空间增长相关理论,以国内八大新茶饮品牌为例,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新茶饮品牌连锁门店的空间分布、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比其与传统餐饮业及咖啡店的异同。结果表明:①新茶饮门店总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等级分布格局。不同档次品牌分布差异明显,低端品牌大范围落地、多区域深耕;中端品牌广泛分布、局域深耕,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化;高端品牌立足大城市,初步形成集聚区。②新茶饮品牌基本遵循企业扩张的一般规律,初创期通常立足于创始地进行接触扩散;成长期高端品牌转变为跳跃式扩散、优先占据大城市,而中低端品牌则几乎同时进行跳跃式与接触扩散;在成熟期,各档次品牌的扩张路径差异更为显著。③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总数及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对新茶饮连锁门店分布的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不同档次品牌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距离发源地的远近对所有品牌门店分布的解释力均较弱,尤其是对于高端新茶饮品牌。④受品牌档次、地方口味等因素影响,新茶饮门店在分布范围及重点分布区域等方面与传统餐饮业和咖啡店存在一定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疫情对旅游市场空间格局的影响
邬雪, 杨勇, 施泰宇
2025, 34(1): 181-19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5.01.20222218
摘要 ( )   HTML ( )   PDF(1365KB) ( )  

新冠疫情引起的旅游市场偏好转变和市场结构调整会重塑旅游市场空间格局。基于百度指数搜索数据,以长三角地区作为案例地,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下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和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长三角旅游市场空间结构表现出整体集聚程度降低和局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特点。②在2020年1—10月期间,长三角区域内的旅游市场联系逐步加强,呈现出由省会城市向其他城市、由近程向远程逐渐扩散的规律。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点出度和点入度明显降低,对客流的扩散和集聚功能均被弱化,另外,点入度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点出度,表明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城市客流集聚功能的恢复能力更强。④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旅游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近程化组团特征,具有强烈的空间依赖性。本研究可为充分认识重大公共安全危机影响下旅游市场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加快旅游经济复苏提供经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