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文茹.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的政策选择[J].和平与发展,2014(2):19-29.
[2]李永全.乌克兰危机折射出的大博弈[J].俄罗斯学刊,2014(3):5-9.
[3]陈凌雄.美俄较量中的乌克兰危机[J].观察与思考,2004(24):48.
[4]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极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1-122.
[5]冯玉军. 乌克兰危机:多维视野下的深层透视[J]. 国际问题研究,2014,(03):48-63+131-132.
[6]王军.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J]. 国际安全研究,2014,32(04):27-38+155-156.
[7]张昕,冯绍雷. 乌克兰危机的理论透视[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06):145-155+160.
[8]戴长征,张中宁.国内囿域下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4(5):3-7
[9]丁原洪. 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启示[J]. 和平与发展,2014,(02):1-8+116.
[10]柳丰华. 乌克兰危机:内因、大国博弈因素与前景[J]. 俄罗斯学刊,2014,4(03):11-20.
[11]柳丰华. 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视角下的乌克兰危机[J]. 欧洲研究,2015,33(03):79-90+7.
[12]王志远. 乌克兰危机的一种解读-基于国家特征视角的分析[J]. 欧洲研究,2015,33(06):114-135+7-8.
[13]金元浦.论文学的主体间性[J].天津社会科学,1997(5):85-90.
[14]A.R. Lacey. 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M].Routledge&KeganPaul Ltd.1986.
[15]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56-457.
[16] [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311.
[17]张锦智,秦永雄. 主体间性问题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J]. 理论探索,2005,(04):21-22.
[18]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145.
[19]张锦智,秦永雄.主体间性问题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J].理论探索,2005(4):21-22.
[20]Pim W Teunissen.When I say intersubjectivity[J].Medical Education 2014:48:349-350.
[21]Lill-JohanneEilertsen.Maintaining Intersubjectivity When Communication Is Challenging Hearing Impairment and Complex Needs[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2014,47(4),353-379.
[22]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32-38.
[23]宋雅萍.论主体间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98-207.
[24]陈建涛.论主体间性[J].人文杂志,1993(4):16-20.
[25]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4.
[26]季诚. 乌克兰地缘政治之殇[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7]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351.
[28]胡志丁,刘卫东. 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J]. 人文地 理,2016,(03):122-127.
[29]道平,睿涛,宇军,韩旭东. 美俄军事实力大比拼[J]. 决策与信息,2013,(02):14-17.
[30]靳会新. 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J]. 俄罗斯学刊,2014,4(01):76-83.
[31]骆鸿儒. 浅析基督教教义与西方宪政主义[J]. 才智,2013,(17):171.
[32]靳会新. 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J]. 俄罗斯学刊,2014,4(01):76-83.
[33]秦秋. 俄罗斯民族性格成因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36-37+43.
[34] [英]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7-71.
[35]沈莉华.乌克兰融入欧洲战略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J].俄罗斯学刊,2012(3): 36-43.
[36]黄登学.俄罗斯与乌克兰:从“敌手”到“盟友”?[J].国际论坛,2011,13(1):27-33.
[37]李兴,周雪梅.乌克兰“橙色革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4):6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