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俊元. 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世界地理研究, 2011, 20(2):8-14.
|
2 |
韩隽. 伊朗的"回归"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新疆社会科学, 2016(6): 64-71+167.
|
3 |
Mackinder H J.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H. Holt and Company, 1942.
|
4 |
杨宇,刘毅,金凤君.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地理研究,2015,34(2): 213-224.
|
5 |
孙霞. 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 世界经济研究, 2008(5): 37-43+88.
|
6 |
Xu Xiaojie. The oil and gas links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a geopolitical perspective. OPEC Review: Energy Economics & Related Issues, 1999, 23(1): 33-54.
|
7 |
张杰, 袁野. 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1): 22-30.
|
8 |
韩隽.中亚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问题与思考.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41(6):9-13.
|
9 |
何志龙, 赵兴刚. 中亚"颜色革命"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2):45-48.
|
10 |
张骥,张爱丽.论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从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4):19-24.
|
11 |
李小圣. "颜色革命"与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 天中学刊, 2006(3):38-41.
|
12 |
徐崇温. 中亚的"颜色革命"与布什的输出民主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5): 4-8+141.
|
13 |
吴大辉. 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策动"颜色革命"的三重诉求——兼论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架构下抵御"颜色革命"的当务之急.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2):1-8+95.
|
14 |
赵华胜. "颜色革命"后欧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现代国际关系, 2005(11): 28-33.
|
15 |
赵龙庚. "颜色革命"后中亚形势的变化. 亚非纵横, 2006(3): 47-51.
|
16 |
王诗伟. 浅析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 北京:外交学院, 2016.
|
17 |
刘治海. 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应对策略. 法制与社会, 2016(6): 130-131.
|
18 |
杨玲. 美式民主掀起的"颜色革命"及其警示. 求索, 2009(5): 56-58.
|
19 |
马芳. 从地缘政治来看美俄"颜色革命"之争.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20 |
纪军. 经济转轨与"颜色革命". 新视野, 2006(3):20-22.
|
21 |
王新颖. 腐败与反腐败在独联体国家. 社会科学报, 2002-05-09(7).
|
22 |
竹效民.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成因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2):115-117.
|
23 |
刘明,主编. 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
24 |
吴兴唐. "世界主义"与"颜色革命". 红旗文稿, 2015(8): 38.
|
25 |
崔立如. 全球化时代与多极化世界. 现代国际关系, 2010(S1):1-4.
|
26 |
赵忠奇. "颜色革命"在中亚受阻及其原因分析. 北京:外交学院, 2017.
|
27 |
赵会荣. 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新变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2): 53-59.
|
28 |
孙壮志,许涛,邓浩,等. 后卡里莫夫时代乌兹别克斯坦会保持稳定吗. 世界知识, 2016(20):16-17.
|
29 |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welfar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https://www.stat.uz, 2017-12-14.
|
30 |
齐纳尔•鲁斯捷莫娃. 中立的土库曼斯坦——稳定与和平的保障. 光明日报, 2015-12-12(5).
|
31 |
曹瑞. 2016年塔吉克斯坦内政外交形势分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6(3):4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