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
    贺灿飞, 胡绪千, 杨文韬
    2019, 28(6): 1-1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9028
    摘要 ( )   HTML ( )   PDF(843KB) ( )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中的方法和自身思考构建了地缘关系指标体系,利用Google的GDELT数据库,探索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作用。本文发现地缘关系在短期和长期维度上对国家出口贸易带来的涉及政治、地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影响。一方面,政治关系反映了短期政府间关系的波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较高的政府交往频度不利于中国出口增长,而政府亲密程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则是积极的,中国与出口目的国亲密程度越高,则越有向该国出口的倾向。另一方面,地理关系、制度关系和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要影响。在地理关系中,较大的地理距离会减小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而邻接关系会增大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不同制度关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别,没有证据表明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出口有额外的影响,而法律制度距离的增大则会导致中国不向该地区出口的倾向。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大影响,其中较大的文化距离会抑制中国对一地区的出口倾向,而如果中国对一地区文化影响力较大,中国对其出口则更加容易。此外,进一步分行业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产品出口对地缘关系的响应程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地区间的亲密程度对全类别产品和服装类、机械设备类、交通工具类三类产品的出口都有显著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东道国因素的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
    李林, 张柏林, 何建洪
    2019, 28(6): 11-2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57
    摘要 ( )   HTML ( )   PDF(919KB) (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并且实现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赶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必须进行国际化研发。目前,以华为、中兴和长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尝试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先后在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然而,国际化研发作为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对共担风险和知识独占有着双重需求,加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落差、文化兼容和政策激励差异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选址同时面临外来者劣势、来源国劣势和新兴者劣势。本研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东道国因素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制度质量和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形成的集聚效应对企业的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研发投入积极影响企业研发网络节点选择,但是作用不显著。此外,集聚效应在其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我国企业在东道国的集聚效应越高,市场规模与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的正向关系得到加强,而研发投入与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的正向关系得到减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港口发展潜力评价
    王武林, 余翠婵, 王成金
    2019, 28(6): 22-3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547
    摘要 ( )   HTML ( )   PDF(1958KB) ( )  

    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未来东北航道商业化通航成为可能,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港口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构建包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港口运营、腹地环境、地理位置等5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13个港口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港口发展潜力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地理位置、腹地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港口运营因素。(2)可将港口发展潜力由强到弱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普罗维杰尼亚、季克西,第二等级为纳里扬马尔、萨别塔、佩韦克、乌厄连、阿姆杰尔马,第三等级为迪克森、哈坦加、维尔霍扬斯克、安巴奇克。(3)港口发展潜力自西向东大致呈现“W”型格局,摩尔曼斯克、季克西、普罗维杰尼亚的港口发展潜力较大,分别位于俄罗斯东北航道沿岸的西、中、东段位置,位于三者之间的港口发展潜力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亚五国资源环境承载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石天戈, 时卉
    2019, 28(6): 32-4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9225
    摘要 ( )   HTML ( )   PDF(2059KB) ( )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亚五国是支撑“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本文建立双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中亚五国独立后资源环境承载和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系统耦合协调特性,结果表明:1)资源环境承载水平,哈、塔、吉三国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哈国和土国较高。1990—2017年,五国双系统变化总趋势呈现反向变化趋势。2)五国资源环境承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3-0.8,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型至中级协调型之间。空间差异呈现哈国水平最高,塔国最低状态;时间演变上,五国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耦合度较高,协调度较低。3)五国的资源承载和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类型均未达到良好匹配。塔国和吉国属于经济明显滞后水平,哈国和乌国由经济滞后向资源受损型变化,土国变化较大,由经济滞后向资源受损型变化,且滞后程度不断加深。4)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经济衰退直接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减小,在资源环境状态任然缓慢恶化的情况下,资源环境承载总体水平有所提升。总体来说,五国之间双系统影响机制具有显著空间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亚“颜色革命”易发程度分析
    李希雅 王礼茂
    2019, 28(6): 42-49. 
    摘要 ( )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本世纪初发生在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的诱发因素,认为美国根据其地缘战略格局对“颜色革命”发生地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选择性,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矛盾也同样作为发生背景。在中亚地缘格局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亚五国形势,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对中亚地区未来发生“颜色革命”的可能性进行识别与评判,得出1) 整体来看,中亚近期内爆发“颜色革命”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能掉以轻心。2)土、乌未来稳定可期,塔、吉、哈需谨防“颜色革命”卷土重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基斯坦能源发展演变特征分析
    屈秋实, 王礼茂, 牟初夫, 熊琛然, 方叶兵
    2019, 28(6): 50-5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66
    摘要 ( )   HTML ( )   PDF(2294KB) ( )  

    以巴基斯坦能源为研究对象,在对巴基斯坦各类能源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变化,总结了1971—2016年巴基斯坦能源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基斯坦能源种类丰富,但本国能源生产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能源短缺现象严重,本国能源供需差额处于逐年扩大态势,供需差额平均年增加5.7%。巴基斯坦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天然气占主导,其次为石油,水能、煤炭和核能以及新能源,各类能源生产结构占比分别为8096410.14;各类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为49339621。巴基斯坦能源进口量日益增加,但随着本国能源大量开采,巴基斯坦对外依存度整体减弱,从1971年的75%下降至2016年的3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研发网络分工的动力研究评述
    张战仁, 杨晓雪, 占正云
    2019, 28(6): 59-6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64
    摘要 ( )   PDF(1035KB) ( )  

    基于发达国家对全球生产控制转移的视角,文章首先对全球研发网络分工动力进行再探,提出发达国家构建全球研发网络动力在于重新巩固自身国际地位的判断;其次,围绕全球网络分工的探索过程,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全球研发网络分工动力研究现状;最后,为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研发网络分工合作层次及国家自主创新力,文章提出“一条主线,两条路径,三个方向,多方论证”的思路,指出全球研发网络分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社会网络的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层次体系与派系划分
    刘婵娟, 胡志华, 杨正璇
    2019, 28(6): 68-7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096
    摘要 ( )   HTML ( )   PDF(1275KB) ( )  

    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层次体系与派系划分对深入了解全球集装箱港口布局和分工及港口投资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全球10 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航运数据,以海运国家为节点构建全球集装箱航运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用“核心-边缘”模型,从国家间海运联系广度和国家间海运联系强度两个角度对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进行层次体系划分,并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C 层次派系法对全球集装箱海运联系网络进行派系划分。结果表明:根据联系广度和联系强度划分出的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并不相同。但是,中国、荷兰、新加坡、德国、巴西、阿联酋和法国这7 个国家在两种层次划分方法中都处于核心区,可见这7 个国家在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中不仅在连通性上处于核心枢纽位置,在功能性上也处于核心地位。在C层次派系法中,从区域性上看,跨区域派系较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中国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白立敏, 修春亮, 冯兴华, 梅大伟, 魏冶
    2019, 28(6): 77-8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403
    摘要 ( )   HTML ( )   PDF(1814KB) ( )  

    城市韧性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等4个系统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韧性进行定量评估,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对典型样带区进行影响因素探讨。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子系统间逐步趋于均衡,但经济、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子系统发展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子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子系统位序转换加剧;城市韧性水平集聚趋势减弱,各子系统空间发展格局多样化;城市韧性发展空间异质性显著,中低、低韧性水平城市居于主导地位,东部地区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集群化”空间分异特征显现,城市群地区的韧性高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样带受城市活力影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变化相对缓慢,长江沿岸样带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而胡焕庸线沿线样带无明显差异、但其整体受城市扩张因素影响最为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多规合一”平台模式探讨
    黄滢冰, 徐启恒, 苏盼盼, 陈明辉
    2019, 28(6): 88-9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525
    摘要 ( )   HTML ( )   PDF(1573KB) ( )  

    “多规合一”工作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重点工作之一,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城市“粗放式”大规模新城建设将逐渐过渡到“精细化”智慧城市管理时代。自然资源价值迫切需要系统性塑造和约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效能被赋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之前所必要的多规信息融合、多规平台集成。总结试点城市及典型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提出了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较为时效性、普适性的决策设计模式。通过思路模式、组织模式和建设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平台建设模式,通过基础架构、服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升级架构六方面探讨了“多规合一”平台系统架构,提出平台与现有基础信息的衔接方式及平台建设模式,设计以“一张图”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及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多规合一”平台总体架构,实现“多规合一”平台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流程定制并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决策手段和业务科学审批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及成因解读
    徐爱萍, 楼嘉军
    2019, 28(6): 98-10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51
    摘要 ( )   HTML ( )   PDF(899KB) ( )  

    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利用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从空间与要素两个角度探究了2004—2016年我国35个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一是从空间角度,影响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东、中、西部经济带间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和西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但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缩小,西部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二是从要素分解来看,居民消费、产业发展、城市交通、经济水平、休闲旅游接待等要素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探究均衡发展机制、打造全域休闲、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提升城市休闲服务设施等角度提出休闲化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赵先超, 袁超, 胡艺觉
    2019, 28(6): 109-11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30
    摘要 ( )   HTML ( )   PDF(1753KB) ( )  

    通过构建湖南省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学运算模型,计算得出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10年和2015年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空间)现代化与生态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总体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效应较为良好,且五年来基本实现稳中有进,但存在东部、北部地区耦合效应强于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地域分布差异;(2)湖南省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程度受经济创新度、高层次人才结构、社会开放程度、生产单位能耗和生态产业结构等影响较大,受限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建设规模等传统指标较小;(3)可按耦合协调效应将全省城市分为三类,即一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发展处于紧密联系、良好共进的发展程度,二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均在提速发展但发展程度不充分不协调,三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化发展两大层面均有待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规律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郑亚楠, 张凤荣, 谢臻, 张天柱, 李超, 王秀丽
    2019, 28(6): 120-13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04
    摘要 ( )   HTML ( )   PDF(2354KB) ( )  

    随着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日益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成为新阶段的难题。本文从耕地可持续利用视角提出粮食稳产、增产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985—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以农业生态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比较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规律性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粮食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减产现象。(2)中国粮食产量主产区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向东北区、黄淮海区转移。(3)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呈现阶段性和区域性规律。例如,东北区、西北区粮食生产主要受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影响;黄淮海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主要受粮食单产影响。(4)中国各区耕地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耕地非持续问题,在西北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区域较严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足迹研究现状与演变: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
    黎恒, 王宁, 王宗水, 刘文涛
    2019, 28(6): 132-14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33
    摘要 ( )   HTML ( )   PDF(1829KB) ( )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足迹分析作为温室气体管理的工具,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其演化发展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检索出1996—2017年有关碳足迹的相关文献8840篇,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对碳足迹文献的贡献最大,拥有2275篇出版物以及最高的h指数(83)和被引频次(34803);②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10年发文量增长显著,都位于全球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③荷兰的h指数占总出版物的比重最大;④加利福尼亚大学是该领域最具生产力的机构,拥有222篇出版物,且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最后,论文将碳足迹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厘清碳足迹研究的热点变化,并预测其未来研究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马红涛, 楼嘉军, 刘润
    2019, 28(6): 145-15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44
    摘要 ( )   HTML ( )   PDF(1112KB) ( )  

    基于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和泰尔指数方法,分析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的区域差异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呈现由“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高水平类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而较高水平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展。第二,2003—2015年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区域差异表现为先变化不大后迅速收敛的变动过程,其中休闲消费环境差异较大而收敛明显,休闲消费潜力差异较小,交通通讯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区域差异明显。第三,从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看,东部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差异最大,但收敛趋势明显;中部差距最小,经历了“U型”的发展过程;西部差异居中,呈现“倒U型”的发展历程。第四,郑州、长沙和武汉等作为 “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将逐步进入较高水平和高水平类型城市行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及影响初探
    孔翔, 吴栋, 张纪娴
    2019, 28(6): 156-16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9064
    摘要 ( )   HTML ( )   PDF(1080KB) ( )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形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虽然原住民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但也确有一些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较多展现了村民在旅游空间生产中的权力及影响,但这是否就更有利于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呢?本文主要借鉴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结合对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的实地调研,初步探究了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特点及可能影响。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模式之所以较多体现村民的主导作用,往往是因为外部资本和地方政府的介入较少,这虽然有助于保障参与旅游开发的部分村民的利益,但也容易陷入投资不足、低水平开发的困境,而且受限于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利益短视倾向,传统村落旅游会遭遇更明显的经济利益与文化保护之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复杂矛盾,不利于旅游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这就是说,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未必能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乡村振兴,地方政府的科学指导和外部人才、资本、技术等的引入,可能有助于克服由此带来的急功近利倾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乡村记忆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宋玉, 黄剑锋
    2019, 28(6): 166-17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78
    摘要 ( )   HTML ( )   PDF(1293KB) ( )  

    在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思潮中,记忆研究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重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将突破时空界限,在广域范围内形成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本研究对1990至2017年国内外有关乡村记忆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发现:①记忆是多学科的研究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不同于国外重视对地方、景观等记忆的空间感知研究,国内更关注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情感依恋。②乡村记忆作为一种地方性表达,在理性语境中与全球互动融合的同时也逐渐消解,急需进行保护与传承。③本文尝试从范式、视角、尺度、理论、内容和方法层面初步建立乡村记忆地理的研究体系,未来研究应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理学主导的学科交叉、构建理论体系、拓展全球-地方视阈内容集成、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等方面加以深化,以期为乡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镇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
    郭安禧, 郭英之, 梁丽芳, 王红兵
    2019, 28(6): 178-18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35
    摘要 ( )   HTML ( )   PDF(930KB) ( )  

    居民是否支持旅游开发关系到当地旅游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态度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以浙江省乌镇 458位居民为样本,以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为中介和信任旅游开发公司为调节,实证考察了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不是无关的平行构建,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弱化作用;消极旅游影响感知部分中介积极旅游影响感知与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关系,以直接影响为判断依据会低估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信任旅游开发公司正向调节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与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对明晰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形成机制、获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更大支持等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负面感知研究
    王丽娜, 李华
    2019, 28(6): 189-19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181
    摘要 ( )   HTML ( )   PDF(1376KB) ( )  

    入境旅游是一个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及宣传国家形象等综合功能。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对滞缓,本研究将试图从入境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探寻阻碍和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研究将基于外国游客的英文网络游记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方法分析游客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负面感知的来源,并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游客负面感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文化差异的双面效应;第二,旅游服务和接待质量有待提高;第三,旅游产品和宣传信息的不对称。另外,游客的对中国旅游形象的负面感知主要来源于目的地社会、旅游企业和旅游吸引物,针对这三个层面,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游客赴马来西亚的安全感知研究
    何月美, 邹永广, 莫耀柒
    2019, 28(6): 200-21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213
    摘要 ( )   HTML ( )   PDF(1286KB) ( )  

    本研究以马蜂窝和TripAdvisor(猫途鹰)两大旅游网站上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结合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出境游客对马来西亚安全感知的内容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结合高频词及其语义网络分析发现游客对马来西亚的安全感知主要表现为地点、人员、行为、心理四个方面。(2)影响游客安全感知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管-人-环-机,其中管理因素是影响中国游客对马来西亚安全感知最为主要的因素,集中表现为环境氛围差、人文氛围体验不佳、治安混乱、监管不到位。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设施因素分别表现为个人疏忽、天气异常、设施设备不完善。最后从马来西亚政府应联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马来西亚旅游企业需加大旅游安全投入和游客要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及应急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塑造马来西亚旅游安全形象和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风险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考察
    “绿政”视角:硅谷新一轮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黄丽, 朱婷, 林诗琦
    2019, 28(6): 211-22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9172
    摘要 ( )   HTML ( )   PDF(989KB) ( )  

    绿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为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历史危机应对经验的一种对全球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尝试,硅谷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以其极强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持续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近10年来,硅谷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重点正向以绿色科技和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绿政之路布局,被美国各级政府2008年后针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复苏刺激政策推波助澜,成为推动硅谷地区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不断互动与创新的主导趋势,不断刷新硅谷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引领着全球创新的未来。本文详细分析硅谷该轮绿政探索的思考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亚“颜色革命”可能性分析
    李希雅, 王礼茂
    2019, 28(6): 42-4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9.06.2018360
    摘要 ( )   HTML ( )   PDF(814KB) ( )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21世纪初发生在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的诱发因素,认为美国根据其地缘战略格局对“颜色革命”发生地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选择性,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矛盾也同样作为发生背景。在中亚地缘格局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亚五国形势,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对中亚地区未来发生“颜色革命”的可能性进行识别与评判,得出:整体来看,中亚近期内爆发“颜色革命”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能掉以轻心;土国、乌国未来稳定可期,塔国、吉国、哈国需谨防“颜色革命”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