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跨境移民和族裔社区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跨境移民和族裔社区研究
    安宁, 张博
    2022, 31(6): 1119-112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21000
    摘要 ( )   HTML ( )   PDF(552KB) ( )  

    在全球-地方频繁互动的今天,跨国/跨地方逐渐成为超高速流动的社会现实,移民与流入流出地的多元互动模糊了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边界,在目的地不断重塑社会结构和空间,在物质和符号维度赋予了地方不同的意义。族裔社区不仅仅反映了不同的移民群体复杂的日常生活实践及其在空间上的互动,也将对多元化族裔空间的关注转移到社区、空间、领土政治甚至流动地缘想象,同时也将族裔社区空间纳入一个关系性的视角下。而传统上地缘政治视角对移民和族裔空间的关注相对有限。因此,本专栏主要讨论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跨境移民和族裔社区。具体而言,专栏首先回顾了地缘政治研究及其对流动性的关注和移民研究中的地缘政治面向,其次通过8篇文章讨论了不同尺度下多元的跨境移民及族裔社区营造与建构的相关研究,希冀从理论、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方面对现有知识进行补充,也尝试通过探索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为社会和国家治理的需求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质、情感和权力:跨国移民与家的地理学
    张博, 刘美新, 蔡晓梅
    2022, 31(6): 1130-114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1246
    摘要 ( )   HTML ( )   PDF(615KB) ( )  

    随着新文化地理学对流动研究的持续关注,家逐渐成为理解跨国移民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概念。本文回顾了家的地理学与跨国移民研究的文献,结果发现:首先,跨国移民家的研究开始吸收物质、情感地理学及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文化地理学者可以结合物质、情感与权力创新“家”的理论;其次,跨国移民家的空间政治主要是基于女性、边缘化阶层以及形式上的公民权,有关男性、精英阶层、内容上的超公民权等研究不仅会成为跨国移民研究的趋势,也会为流动性背景下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最后,本文提出跨国移民“家”的实践三要素(物质、情感与权力)概念框图,强调从住宅空间、城市空间与跨国空间尺度对家的实践及尺度互动机制进行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媒体影响下仿制景观的兴起及其形象塑造:以佛山日本街为例
    周雯婷, 丁哲璇, 刘凌云, 林陈蕙璇
    2022, 31(6): 1155-116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1082
    摘要 ( )   HTML ( )   PDF(1011KB) ( )  

    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的大量仿制景观,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重塑了中国的城市空间,但却没有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以新兴出现的微型仿制景观——佛山日本街为例,运用实地调查和话语分析方法,首先理清佛山日本街的仿制要素及其特征,以及佛山日本街的兴起原因,其次利用社交平台的文本数据分析新媒体影响下佛山日本街的形象塑造,进而探讨佛山日本街不同形象的产生根源。研究发现,佛山日本街的仿制要素虽受到日本城市街道形态以及ACGN亚文化的启发,但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借用式的网红打卡地;资本竞争和新型社交方式是佛山日本街兴起的主要动力要素,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旅游环境变化进一步刺激和提升了佛山日本街的打卡热度和知名度;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社交平台用户对佛山日本街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文化原真性和抄袭侵权两个方面,导致其塑造的形象正面、负面并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移民企业的形象建构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杨晓婷, 黄玉玲, 安宁, 张博
    2022, 31(6): 1179-119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20170
    摘要 ( )   HTML ( )   PDF(737KB) ( )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化,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与地方愈加紧密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不仅加速了非洲城市化进程,而且也深化了移民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使其成为日常社会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多元化的方式重塑非洲社会对于华人企业和中国国家形象的理解。目前国内学界有关中国移民企业及其在当地形象建构方式和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基于微观视角探讨企业形象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津巴布韦哈拉雷地区的华人移民企业作为案例,结合定性和定量混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影响非洲员工企业形象建构以及对华人企业继续在当地建厂支持程度的因素,以反映中国移民企业在非洲当地的社会融入情况。研究表明:显著影响因素主要与工厂的工作环境、管理体制、社会网络以及对区域的影响有关,而与非洲员工个体因素关联性较弱。因此,研究进一步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并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移民企业融入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多元与邂逅:电影作品中的华裔社区地方营造
    林琳, 袁广盛, 王敏
    2022, 31(6): 1192-120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1858
    摘要 ( )   HTML ( )   PDF(993KB) ( )  

    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的同时也高于现实,不断重构、书写现实空间。本研究援引邂逅地理及地方感等理论,以5部华裔社区空间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五部影片中关于华裔社区的选择再现及其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发现:①影视文本首先从民俗仪式与风水文化两个空间文化符号出发,构建地方性;在此基础上,电影文本以景观符号为切入口再现华裔社区的物质空间,实现新的地方营造。②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华裔社区成为“我者”文化与“他者”文化邂逅的重要场所。③非表征理论通过强调人的“身体”与族裔社区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地方协商和情感融入框架下探索新的邂逅。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电影文本中族裔社区的文化多元性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为族裔社区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地方治理提供参考与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均衡的跨国人口流动:对美墨移民历程与政策的思考
    黄依慧, 陈宏胜, 李志刚
    2022, 31(6): 1204-121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20152
    摘要 ( )   HTML ( )   PDF(921KB) (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接收国,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巨大的发展差距使众多墨西哥人移民美国。墨裔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美墨边境地区,移民集聚带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发展。但族裔矛盾始终是美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9·11”事件后,少数族裔和非法移民问题加剧美国社会分裂和对立,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焦点。基于区域地缘关系的视角来看,美国与墨西哥之间长期不对等的国际关系决定了跨国移民的流入状态和生存境遇,也是美国族群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民问题政治化将持续强化墨裔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移民个人与家庭面临更大的融入困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民情感视角下的城市移民品牌化路径研究
    罗志伟, 林银斌, 王敏
    2022, 31(6): 1215-122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1927
    摘要 ( )   HTML ( )   PDF(644KB) ( )  

    随着情感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资产,非营销人员介入的意义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从居民的角度解读情感的空间性为城市品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案例研究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广州非裔聚居现象及其意义生产为例,探讨居民情感的发生如何受到媒体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审视居民情感对城市移民品牌塑造的作用,初步剖析居民情感驱动的城市移民品牌化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尽管地方政府并没有利用非裔聚居现象及其文化景观构建品牌叙事,但居民基于人地情感关系,感知、想象和认同地方的意义,进而无形地塑造着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品牌。然而,居民情感也并非连续、统一的整体,城市内部的有机发展使居民与地方产生差异化的情感互动。在媒体表征与个体生活经历的影响下,居民对非裔群体的积极和消极情感分别对城市移民品牌化起到建设性和破坏性的作用。研究呼吁关注居民自下而上的情感表达对城市品牌构建的意义,以期为城市形象管理提供现实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地缘经济视角下中日资源贸易关系测度与分析
    刘玄宇, 程国宇, 刘云刚
    2022, 31(6): 1227-123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893
    摘要 ( )   HTML ( )   PDF(1213KB) ( )  

    大国是全球政经版图的主导力量,其关系性质对区域、全球发展和经济合作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结构性变动、资源和市场高度对外依赖性引发了大国博弈新态势。在资源争夺加剧的地缘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国家间的资源竞合关系是当今政治地理学的时代命题。以中日两国2000—2017年资源贸易为例,以库仑引力模型构建地缘经济合作强度指标,探讨中日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规律。研究表明:①中日两国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合作强度多为负值,总体上竞争大于合作,2008年后两国地缘经济关系进入矛盾与对抗新阶段;②按照竞合关系可将中日资源贸易货物分为强竞争型、波动竞合型以及合作潜力型,其中化石能源、稀有金属和农产品是影响中日两国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的关键资源;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化是中日资源贸易关系变动的重要外因,对发展权的争夺构成两国在世界市场资源博弈的内在根源,稀有金属为中国捭阖两国关系提供了地缘政治杠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原油贸易网络视角下的亚洲溢价与中日印韩原油潜在竞争关系
    孙健, 吴康, 杨宇
    2022, 31(6): 1240-125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1100
    摘要 ( )   HTML ( )   PDF(1223KB) ( )  

    随着全球原油贸易关系的复杂化和亚洲原油需求的上升,全球能源市场的“亚洲溢价”现象成为需要关注的议题。本文基于全球石油贸易网络复杂性视角,选取1993—2018年国际原油贸易数据进行样本数据考察,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和潜在竞争指数,对全球原油贸易网络中的亚洲溢价现象和中日印韩四国潜在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原油贸易集团分化交融,中日印韩呈现出贸易集团化的趋势。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指标来看,中日印韩四国在全球原油贸易网络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全球原油消费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潜在竞争指数表明,中国与日本、印度、韩国的潜在原油竞争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中日表现出“先强后弱”的特点,而中印、中韩表现为整体持续增强的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国公寓更新中的居住形式与居民政治倾向关系研究
    黄普基, 郭杰, 周晴
    2022, 31(6): 1251-126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798
    摘要 ( )   HTML ( )   PDF(1165KB) ( )  

    韩国首尔江南区是富有中产阶层主要聚集区,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城市空间变化的典型。在韩国,房地产政策是韩国各党派政府维护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手段,城市更新与公寓重建是提高房价的重要手段,并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公寓重建是韩国阶层、党派之间尖锐政治斗争的对象。首尔江南区住民基于自身阶级身份与利益组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推动或阻碍公寓重建的活动。每四年一度的国会议员选举中,江南区呈现按住房价格而选择政党的阶级投票的规律。江南区案例表明虽然政府主导了江南区的城市更新与公寓重建,但当重建侵犯到地区住民的利益时,住民社会驱动力随时出现,并以选票形式对其进行反向干预。因此韩国社会团体与政府的互动塑造了江南区特有的阶层分化与住房分布形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研究
    薛明月
    2022, 31(6): 1261-127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674
    摘要 ( )   HTML ( )   PDF(1796KB) ( )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有序的经济发展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该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文中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分析层面看,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整体呈小幅波动下降态势,耦合水平较低,长期处于中度耦合的颉颃阶段;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从濒临失调阶段向轻度失调阶段过渡,协调度水平有待提升;相对发展度整体呈大幅波动上升态势,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生态环境逐渐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态;(2)从空间分析层面看,耦合度呈现由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强的空间格局,协调度呈现以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为高值中心连片分布的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相对发展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由分散向集中、由个别到整体的空间形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化发展如何影响非正规就业?
    马林靖, 李培速, 伍亚红
    2022, 31(6): 1273-128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551
    摘要 ( )   HTML ( )   PDF(809KB) ( )  

    城镇化是城镇非正规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影响非正规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会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种作用传导机制对非正规就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直接效应主要通过集聚效应、空间效应、投资效应三种途径来直接促进本地区的非正规就业,同时邻近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发展存在协同效应,这使得地区城镇化发展对非正规就业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相比于边界相邻地区,地理距离相近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强。而且,各省份的政府竞争在城镇化发展对非正规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省际空间经济发展关系动态演进分析
    刘守威, 张玉玲, 刘菥雯
    2022, 31(6): 1285-129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360
    摘要 ( )   HTML ( )   PDF(638KB) (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区域经济理论需要改变以适应不断演化的经济发展关系。以新疆为中心研究区域,分析其与全国其他省域间空间经济发展关系的演进状态,为提升区域合作与交流水平、改善区域一般空间经济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首先新疆与其他省域间的经济关联水平和地缘经济关系在独立范围内的发展形势较好,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隔离现象,不能通过相互带动效应提升空间经济发展关系;其次各省域与新疆形成的空间经济发展关系类型较为复杂,即微观指标上呈现的问题不同,需要根据微观欧氏距离给出具体调整策略。根据研究结果,从合理调整内部配套设施、扩大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形成拥有多元经济主体的发展格局、培养区域命运共同体意识五个方面给出政策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深度贫困县的贫困影响 因素分析
    杨人懿, 钟昌标, 杨子生, 刘凤莲, 彭海英
    2022, 31(6): 1298-130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533
    摘要 ( )   HTML ( )   PDF(785KB) ( )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该地区的深度贫困县——广西德保县的2014—2019年各乡镇社会、经济、人口等维度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贫困为理论导向,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GWR模型探索了石漠化地区县域贫困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空间动态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乡镇当年的贫困发生率表现出较大的惯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就业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占比的下降、人口密度的降低均可明显地促进地区减贫。空间动态杜宾模型估计结果不仅支持了空间动态自回归模型结果,而且表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人口密度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有益、不利和有益的外溢效应,长期影响更深远。GWR模型结果表明其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异质性研究
    王婷, 刘培学, 吴国平, 张建新, 郑艾欣, 朱知沛
    2022, 31(6): 1310-132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645
    摘要 ( )   HTML ( )   PDF(1155KB) ( )  

    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以南京市街道(镇)区划尺度,采用文化企业工商注册数据,运用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过程及其企业区位选择机制。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文化企业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②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高的负向空间整合性,不同街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中部的近郊区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东南、西北部的远郊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③产业历史集聚基础、路网密度、高等院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为突出,表明南京市文化企业选址会考虑到区域的产业集聚程度、企业技术、人才的输入源以及交通通达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与因果组合配置
    宋学通, 李勇泉, 阮文奇
    2022, 31(6): 1321-133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588
    摘要 ( )   HTML ( )   PDF(972KB) ( )  

    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旅游经济网络,依托“增长极”理论,运用QAP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讨旅游经济网络驱动因素,并运用fsQCA方法探讨其因果组合配置策略。结果如下:①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东部沿海地区网络相对密集、中西部网络稀疏特征。②地区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是其核心驱动因素;各影响因子对促进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影响强度均较高。③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在旅游经济网络系统中处相对优势地位,旅游经济空间发展核心驱动因素明显,其中,以地区GDP、对外开放程度最为突出,这也体现为旅游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旅游供给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最终识别出两种因果组合配置方案。本研究有助于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发展优化及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化演出消费视角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
    谢明慧, 黄耿志, 张旭
    2022, 31(6): 1332-134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6.2020646
    摘要 ( )   HTML ( )   PDF(1247KB) ( )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城市文化职能和全球文化城市成为城市网络研究的新兴视角。借助“大麦网”数据,基于空间分析和岭回归方法,揭示基于文化演出消费活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对现有城市网络研究形成补充。研究表明:①文化巡回演出的城市网络呈现出中国城市网络中常见的“菱形结构”,但是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的趋势较为明显,体现了不同级别城市本地文化生产能力的差异以及文化演出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②中西部省会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区演出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在对外文化联系中地位的差异;③不同类型文化演出在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上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出其市场结构和盈利模式的差异以及城市地方文化消费特征的影响;④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投入、城市总体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国文化演出消费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文化演出消费的独特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