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家版图、地图话语与地缘政治——兼论我国学者科学论文中的主权和国土意识
    马腾 葛岳静
    2017, 26(5): 1-11. 
    摘要 ( )   PDF(491KB) ( )  
    摘要:国家版图体现着国家的政治主张,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随着地图的政治化与政治的地图化两种趋势不断增强,地图与政治在国际舞台上已然成为不可割裂的整体。本文试图列举对中国国家版图误用的实例类型及其特征,并分析这类问题的根源因素,指出跨国地图公司对地图底图的垄断性、中国学者对国家版图意识的薄弱以及与出版商之间的博弈,使得我国学者在国际科学论文中频频出现中国版图误用的问题,这一现象和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广泛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东亚地缘战略与美菲军事同盟关系
    侯典芹
    2017, 26(5): 12-20. 
    摘要 ( )   PDF(452KB) ( )  
    在美国占领菲律宾的伊始, 就带有明显的地缘战略因素。战后,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把菲律宾变成为其亚洲“遏制”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地缘前哨。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在菲律宾军的军事基地被取消,美-菲同盟关系也陷入谷底。新世纪之初,由于全球经济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也加快实施战略东移,开始重新审视其东亚地缘战略。近几年,美菲不断加强军事合作,大搞联合军演,借口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极力在南海搅局,其中明显带有制衡中国的因素。在美国急于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菲律宾更成为美国在亚洲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地缘支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影响
    俞路
    2017, 26(5): 21-31. 
    摘要 ( )   PDF(545KB) ( )  
    近几年,“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横跨整个欧亚非大陆,国家、民族众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障碍。因此,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使用CEPⅡ数据库中的各语言指数来分析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整体贸易和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沟通能力(共同口语)对“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影响最大,其他因素按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民族联系(共同民族语言)、官方支持下的间接沟通能力(共同官方语言)和民间间接沟通能力(语言相近性)。其次,语言对“一带一路”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随着产品复杂度提高而提高。对于低差异化产品而言,由于附加值较低,因此其依赖于低成本的沟通,语言的重要性最低。对于中差异化产品,语言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而对于高差异化产品而言,共同民族语言所体现出的民族联系和信任度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的贸易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共同口语、共同官方语言和语言相近性,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建设与当代新疆地缘战略价值研究
    杜哲元
    2017, 26(5): 32-43. 
    摘要 ( )   PDF(577KB) ( )  
    新疆作为全国地缘战略形势中的上游地带,它对于古代和近代的东方中央政权而言,在不同时期发挥着战略侧翼、屏障、后方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通道这四种价值。但它们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新疆的地缘战略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央政权的治疆政策和对外战略以及它周边的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的。立足于当代,综合军事地理和经济地理这两个维度来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部的战略地理形势可以划分为相互包含和交叉的六个部分。通过对这六个部分的分析,再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新机遇和新定位,本文认为新疆的地缘战略价值发生了新变,为实现新疆、全国以及周边国家的安定与发展,新疆应积极发挥并完善它新的四大地缘战略价值,即作为中国-中亚经济合作的枢纽、管控内外恐怖主义势力的屏障、中国影响南亚形势的战略通道以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陆上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珠三角典型地区耕地流失特征及机制分析
    黄滢冰
    2017, 26(5): 44-55. 
    摘要 ( )   PDF(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满意度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张伟芳 史坤博 田新壮
    2017, 26(5): 56-68. 
    摘要 ( )   PDF(748KB) ( )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明程度的展示。基于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理论,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公众和无障碍设施主要使用者对兰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基于公众视角的关注度和满意度评价整体不高,尤其是对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满意度非常低,评价语义为“非常差”。结合对无障碍设施主要使用者的访谈发现,兰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存在规划设计不成系统、建设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和实施效果不理想、设施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今后,应当在公众参与、法规体系、资金管理、规划设计、维护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与优化策略研究
    石雪梅 高鹏 杨卫红 张引
    2017, 26(5): 69-77. 
    摘要 ( )   PDF(687KB) ( )  
    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当前一种宏大的多层次城镇空间组织现象,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宏观、中观两个层次上,分别运用多情景预测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城市群”两层级分析框架,系统阐述该框架下不同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态势和模式,并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梯度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逐步面向区域均衡方向发展;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在人口流动方面的梯度格局显著,在发展趋势中基本保持稳定,但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的后发追赶态势逐步显现。中国的城市群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整体而言,由东向西城市群的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发展规模逐渐减小、发展水平不断下降;从规模体系和空间分布两个维度识别出强核多中心、多核分散、极核集中三种城市群类型,每种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而突显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群实施差异化政策的必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绿色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
    邹荟霞
    2017, 26(5): 78-85. 
    摘要 ( )   PDF(728KB) ( )  
    摘要:以山东省为例,根据绿色城镇化内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其1996-2015年绿色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绿色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1996-2003年呈现上升趋势、2003-2006年呈现下降趋势、2006-2015年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日照市、滨州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和枣庄市呈现上升趋势,济南市、淄博市、莱芜市、济宁市、菏泽市呈现下降趋势。(2)从地级市绿色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来看,虽然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绿色城镇化数量增多,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绿色城镇化地级市数量减少,但东高西低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县域绿色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来看,随着中西部县域绿色城镇化水平提高,整体之间的相对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逐渐向相对均衡的格局转变。文章对于丰富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以及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对福州主城区空间格局的影响
    黄偎 祁新华
    2017, 26(5): 86-95. 
    摘要 ( )   PDF(752KB) ( )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的手段之一。本文运用ArcGIS和SPSS软件进行绘图和均值分析,建立时间通达性矩阵并且计算地铁的时间通达性系数,从空间规模、中心体系、功能布局来探索福州地铁1~5号线建成后对福州主城区空间格局中这三个层面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地铁建成后,福州主城区的空间规模将扩增且空间形态将向东部和南部拓展,并形成五类通达性空间差异等级区;城市同心圆结构模式将强化,城市中心将适度转移;城市商业布局将因地铁枢纽站点的影响形成不同等级的商圈,但在地铁对住宅功能布局方面的影响相对于商业圈层较弱,需要参考更多影响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近十年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高祥冠
    2017, 26(5): 96-104. 
    摘要 ( )   PDF(729KB) ( )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内涌现出一定的闲置工业建筑和产业遗存。因此,近年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和政府机构投入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研究中来。本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梳理、总结近十年国内工业遗产的研究进展。工业遗产研究进入主题化研究阶段,最大的特征是朝着“体验”、“社区”、“创意”的主题方向发展,摆脱了单一博物馆保护再利用模式,走向了多元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形成了一些“精细化”的研究方向,包括纵向、横向、产业专题化的研究发展趋势,但还存在学科构成单一、研究对象时空分布不均衡、工业遗产管理研究不足。最后,反思研究工作如何能够在商业过度复制的“绅士化”背景下平衡各方权益,从而解决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安城区餐饮老字号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吴立周 权东计 朱海霞 柳艳超
    2017, 26(5): 105-114. 
    摘要 ( )   PDF(834KB) ( )  
    餐饮老字号在西安餐饮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只有正确的认识并掌握此规律,才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餐饮老字号。在调查西安城区餐饮老字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餐饮老字号的总体分布特征,并从菜系及消费档次两个视角分析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餐饮老字号在西安城区形成了一核多极,中心聚集外围分散的圈层结构模式,核心区位于莲湖区的北院门处,土门、三桥等商圈是次中心,其整体上在二环内发展比较成熟,这里老字号的品牌种类多,餐饮密度大,消费水平层次多,而外围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发展相对缓慢。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区域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程度、旅游活动、城市发展格局、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并形成了目前餐饮老字号的空间格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旅游影响与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关系
    郭安禧
    2017, 26(5): 115-127. 
    摘要 ( )   PDF(787KB) ( )  
    以自底向上溢出理论为基础,构建旅游影响维度与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维度的结构关系模型。以我国东、中、西部代表性省区的部分旅游地为例,实证研究旅游影响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性别为调节变量,分析旅游影响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的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对居民的家庭关系,旅游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对居民的经济条件,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对居民的休闲娱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旅游的经济影响对居民的家庭关系,旅游的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对居民的经济条件,旅游的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对居民的休闲娱乐没有显著影响;(3)与女性相比,男性感知的旅游的文化影响对居民的家庭关系、休闲娱乐的影响更强。与男性相比,女性感知的旅游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对居民的家庭关系的影响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空因素对我国赴泰旅游安全事故的影响
    李月调
    2017, 26(5): 128-135. 
    摘要 ( )   PDF(788KB) ( )  
    摘要:以2010-2014年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出险案例为数据基础,遴选出568起我国游客赴泰旅游安全出险案例为研究样本,运用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探究泰国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变量与不同时空维度变量间的关联特征。研究表明:在时间变量上,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泰国旅游旺季有所差异,与旅游活动时段密切相关;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分布与时间因素呈差异性关联特征。在空间变量上,旅游安全事故呈高发场所集中分布特征;与旅游六要素空间既有差异性关联特征,又具有交叉性关联特征;与具体地点具有较强的单一关联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邮轮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王洁 黄华
    2017, 26(5): 136-146. 
    摘要 ( )   PDF(791KB) ( )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邮轮旅游的增长速度一直远远超过全球旅游业的整体增长水平,并且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在收集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主要有:邮轮旅游与海洋生态破坏研究、邮轮旅游与海洋环境污染研究、邮轮旅游的碳排放研究、目的地的经济收益与环境代价研究、行业自律与国际防污法律研究以及环境影响的全流程控制研究等。文章认为,国际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正向纵深发展,我国应对邮轮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此,需要加强远洋邮轮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充分挖掘三峡内河邮轮旅游环境影响样本,积极开展南海地区邮轮环境影响的预研,强化邮轮环境影响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完善邮轮环境影响管理体制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边境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与整合研究
    郭向阳 明庆忠
    2017, 26(5): 147-156. 
    摘要 ( )   PDF(848KB) ( )  
    在旅游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区域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基础环境竞争力和旅游潜在竞争力三大维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云南8个边境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进行了量化测评。研究表明:(1)云南边境地区8州市旅游发展竞争力层级分为较强旅游竞争力区、一般旅游竞争力区和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三种类型;红河、临沧属于较强旅游竞争力区,西双版纳、德宏、普洱属于一般旅游竞争力区,文山、保山、怒江属于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2)在空间布局形态方面,较强旅游竞争力发展州市呈现“分散状”布局,主要集中于滇南地区,其余非较强旅游竞争力区州市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空间布局。整体上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形成了以滇南地区为核心向周边市州等外缘区域发展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发展格局;(3)边境各州市旅游资源呈现区块聚焦性,旅游形象和客源市场定位仍存在雷同现象,且边境各州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极化效应明显。为此提出了旅游产品及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空间及旅游线路整合和完善旅游管理机制等旅游多元化应对整合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建筑文化景观形成演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大连旅顺太阳沟为例
    车亮亮 韩雪 李悦铮 俞金国
    2017, 26(5): 157-165. 
    摘要 ( )   PDF(822KB) ( )  
    人文主义地理学以“我向”角度研究人地关系。人类为逃避自然和逃向自然从而迁徙和改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逐渐被人为改造成各类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景观,逃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景观形成演化的过程。地方感同样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地方感是个人情感的依恋,是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利用的重要依据。近代建筑文化景观真实记载了近代城市发展的轨迹,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以逃避主义与地方感为研究视角,将大连旅顺太阳沟地区建筑文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近代建筑文化景观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原动力,及逃避主义和地方感理论在太阳沟旅游开发中的具体指导和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部大城市居民港台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无港台旅游经历南昌市民为例
    唐继刚 田逢军
    2017, 26(5): 166-176. 
    摘要 ( )   PDF(818KB) ( )  
    为了协助政府或企业对中部大城市港台游市场的预测、营销与管理,也为了验证人们对多个目的地旅游意象的差异是否导致他们对这些目的地旅游意愿的差异,文章以南昌市为例,分析、比较了中部大城市居民对港台两地的旅游意象和旅游意愿。对598位无港台旅游经历南昌市民的调查表明:香港的旅游意象优势多于台湾,就总体而言市民对香港的旅游意愿也显著强于台湾;市民对港台两地的旅游意愿和选择偏好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香港的多数旅游意象优势、劣势因子显著影响市民在港台两地中偏好香港的概率。这就从潜在游客角度证实了目的地之间旅游意象差异与旅游意愿差异的因果联系。香港、台湾应重视对中部大城市旅游市场的开拓,但两地的具体策略应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