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8-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中国“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周强 杨宇 刘毅 翟崑
    2018, 27(03): 1-10. 
    摘要 ( )   PDF(381KB) ( )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主动塑造周边环境,引导世界新变革的战略举措,其实施将引起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地缘政治新现象和地缘战略新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发起并主导的、以中国为网络枢纽引发的全球地缘板块联动共振,尽管有学者认为“一带一部”并非地缘政治战略,但是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具有与生俱来的地缘战略属性。地缘政治作为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视角,可用来理解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维护各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提供思路和理论借鉴。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动机、环境、效应、风险、策略等方面客观的论述不同学者和国家行为体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以及“一带一路”客观上所形成地缘关系的变化。针对相关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构建相关地缘政治理论解释“一带一路”引发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深化“一带一路”地缘环境分析;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地缘战略效应和风险,加强地缘政治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以此提高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决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空间格局及复杂性研究
    刘婵娟 胡志华
    2018, 27(03): 11-18. 
    摘要 ( )   PDF(744KB) ( )  
    基于全球1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的港口航线数据统计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的164个港口之间的海运联系情况,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借助网络的整体结构和节点中心性评价指标,对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性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整体呈现出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特性;度与度分布空间差异性较大;网络中节点中心性呈现出明显的位序-规模递减趋势和分层情况;在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三种中心度最大的港口均是新加坡港,新加坡港具有最高的整体中心度,说明其在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从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分析,前15位的港口基本相同,仅在位序上略有差异;三种中心性排名前列的港口大多分布在海运实力较强,海运辐射范围较大的东亚、西亚和东盟地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2~2011年美国本土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王俊惠
    2018, 27(03): 19-29. 
    摘要 ( )   PDF(4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作者网络
    李振福
    2018, 27(03): 30-41. 
    摘要 ( )   PDF(1340KB) ( )  
    北极社会科学研究是在北极权益博弈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科研领域,对研究领域的合著网络及引用网络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作者间的关系模式及知识流动的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当前国内北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以2007-2015年北极社会科学研究中文期刊文献的作者合著关系和引用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中心性分析、社团分析角度对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合著网络和引用网络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北极社会科学研究者之间已初步形成多个规模较大的团体,但绝大部分研究者较为分散,沟通合作机制缺乏;此外,活跃作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开始出现明显的代际特征。应激发不同领域人员参与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推动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援藏与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分析
    史晨怡 周春山 余波
    2018, 27(03): 42-54. 
    摘要 ( )   PDF(1604KB) ( )  
    援藏与西藏城镇化具有密切关联。以西藏自治区74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援藏与西藏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在分析援藏与西藏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趋势分析,探讨援藏与西藏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特征;运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0~2015年援藏与西藏城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援藏与西藏城镇化综合水平均持续上升,但大部分县区仍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2)援藏与西藏城镇化逐步进入高级协调状态。2015年,各县区援藏与城镇化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与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特征;按耦合度与协调度所划分的援藏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分区随海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较高耦合协调区向地区中心集聚;3)援藏与西藏各县(市、区)城镇化各要素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财政转移支付与建筑工程投资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援藏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基于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地区提出未来援藏工作及西藏城镇化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测算
    陈妍 梅林
    2018, 27(03): 55-64. 
    摘要 ( )   PDF(1414KB) ( )  
    本文以东北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指标模型,对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转型期内东北资源型城市服务水平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城市间各项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医疗设施配置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子。今后可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长效制度、提高均等化普及程度、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等推进服务水平提升和城市转型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傅钰 钟业喜 冯兴华
    2018, 27(03): 65-75. 
    摘要 ( )   PDF(1234KB) ( )  
    以长江经济带127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结合地统计分析及空间变差函数,以1988、2001及2012年为研究截面,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东西差异显著,高水平区于东部地带呈片状及散点状分布,而低水平区于西部地带形成环状集聚格局;(2)冷热点格局呈现明显的梯度推移性,泛长三角地区形成片状热点集聚区,中部地带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次热点区,而于西部边缘地带冷点区集聚;(3)空间变差函数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并在全方位呈现出波动变化格局,高值区域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4)尝试从成因层、效应层、结果层探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李峥荣
    2018, 27(03): 76-85. 
    摘要 ( )   PDF(1206KB) ( )  
    摘要: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及影响因子三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内经济高值集聚区相对稳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总体呈现出均衡发展趋势,区间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贡献占据主导地位,而成渝市域内差异虽有缩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总体呈东-西向格局、经济重心逐步趋于区域几何重心、经济发展在主要及次要方向上均呈现出持续扩张状态;区域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高水平县域形成“双核组团”结构、低水平范围逐步缩小且主要分布在边缘山地县域;区内经济发展热点区相对稳定并呈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而冷点区呈“品”字状分布但其范围持续缩小;(3)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策略、市场发育状况和人口增长状况是导致成渝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相对深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区绿洲城镇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
    李东
    2018, 27(03): 86-98. 
    摘要 ( )   PDF(831KB) ( )  
    空间贫困是通过研究贫困现象与地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分析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研判致贫原因并制定反贫策略。以2015年新疆南疆三地州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GIS技术、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南疆三地州空间贫困分异特征,最后借助障碍度模型进行贫困与地理资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县(市)与最优目标的贴近度Ci,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地区:一级贫困区包括塔县(0.5072)、乌恰县(0.4256)、阿合奇县(0.4107)、和田县(0.4081)、喀什市(0.3955)、和田市(0.3833)、民丰县(0.3808)、叶城县(0.3612)、皮山县(0.3607)、阿克陶县(0.3468);二级贫困区包括于田县(0.3000)、策勒县(0.2928)、巴楚县(0.2616)、莎车县(0.2606)、阿图什市(0.2560)、墨玉县(0.2493)、洛浦县(0.2466);三级贫困地区包括泽普县(0.2361)、麦盖提县(0.2315)、伽师县(0.2286)、英吉沙县(0.2224)、疏附县(0.2079)、岳普湖县(0.1883)、疏勒县(0.1745)。整体上,自然地理环境恶劣(自然维度),位置偏远、生产资料匮乏(资源维度),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偏低(经济维度),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维度),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农村人口比重偏高(人口维度)等对研究区空间贫困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2000-2015年江汉平原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余瑞林 马宗良
    2018, 27(03): 99-108. 
    摘要 ( )   PDF(1498KB) ( )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以江汉平原1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5年粮食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汉平原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演变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江汉平原粮食产量持续增长,高产区集中在平原东部地区,低产区分布较散,日趋边缘化;(2)江汉平原粮食生产重心呈现进东进南移趋势,空间格局趋于稳定;(3)推进形成江汉平原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口的流失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洱海地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张磊 武友德 李君
    2018, 27(03): 109-119. 
    摘要 ( )   PDF(1096KB) ( )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及不一致指数等模型,对环洱海地区1988-2012年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与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时间演进,耕地重心呈向西北为主、东南为辅的变动态势,而农业劳动力重心的阶段性变动明显,整体向西南偏移;25年间,耕地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均大幅提高,两重心耦合态势日趋明显。海西地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地理集中度均远高于海东,洱海西岸、S221及G214沿线分别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的主次要集聚轴;自1988年以来,耕地向海西中北部集聚,而农业劳动力呈现出由分散转为集中的布局态势,整体上两者呈高度正向相关性;随时间演进,村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协调度明显下降,依据不一致指数,可分为耕地优势集聚型、农业劳动力分布滞后型、耕地—农业劳动力空间协调型、耕地分布滞后型及农业劳动力优势集聚型五类村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詹军
    2018, 27(03): 120-130. 
    摘要 ( )   PDF(896KB) ( )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下降。②省域内差异、城市规模等级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来源。③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④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高校郊区化背景下学生日常活动空间的校区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陶印华 申悦
    2018, 27(03): 131-142. 
    摘要 ( )   PDF(1216KB) ( )  
    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的郊区化建设进程加快,塑造了郊区学生特有的日常活动空间。而郊区实习机会、休闲和购物等设施的相对缺乏造成了学生日常生活的不便,引发了不同校区学生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公平性问题。本研究基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北和闵行两校区学生的活动与出行日志调查,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在比较市区和郊区学生通勤、休闲和购物活动与城市空间互动状况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郊区学生日常活动利用市区空间的个体差异性。研究发现,郊区学生日常活动空间具有市区指向性,范围明显大于市区学生,且随时间和活动属性的变化而变化。此外,郊区不同群体学生的活动空间对市区的依赖程度差异较大。上述发现对今后新校区的选址规划提供了相应的实证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旅游开发对地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例
    马腾 郑耀星 王淑芳 林荣平
    2018, 27(03): 143-155. 
    摘要 ( )   PDF(1051KB) ( )  
    地方性概念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逐步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地方性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根本吸引力,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乡村作为被消费的场所,地方性日益淡化。因此对乡村旅游过程中地方性的关注在当今中国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地方居民角度,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案例,对其地方性进行解读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机制,弥补了国内目前多从游客视角对旅游地地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物质形态、内在文化和活态环境共同构成乡村旅游中地方性的表现形式;经济、制度、文化三个因素通过利益、博弈和内涵驱动共同对地方性产生作用;地方居民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最后,文章从加强村民社区参与、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与旅游规划等方面对洪坑村旅游开发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符号权利下的城市街巷地名空间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杨晓俊 陈朋艳
    2018, 27(03): 156-163. 
    摘要 ( )   PDF(1214KB) ( )  
    通过收集整理西安主城区内的街巷地名,运用布迪厄符号权利理论和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从空间可视化与量化角度分析西安街巷地名时空演变过程中地名景观命名的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揭示时代演进中不同主体对地名赋予不同的政治立场,认为地名景观意义的演变是各方协商和博弈的结果。研究发现地名分布上呈现新城区政治性较为鲜明,碑林区和雁塔区、莲湖区较商业性,灞桥区和未央区主要以自然类景观为主的差异性。不同时期的街道地名景观意义表述了其符号生产者的政治空间,地名空间在日常生活下统治阶层与民众博弈呈现“官用”和“民用”相互竞争的态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GRA关联度分析
    赵先超 滕洁 谭书佳
    2018, 27(03): 164-174. 
    摘要 ( )   PDF(1214KB) ( )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是深入研究低碳旅游的基础,对低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法较为准确的估算了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的碳强度与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趋势,运用GRA关联法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各部门对碳排放影响的关联度。研究表明:(1)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增长较快,从295.25万吨增长到783.14万吨;(2)湖南省交通、餐饮、购物和住宿部门的碳排放占到了旅游业总排放的90%以上,是旅游业减碳化的主攻方向;(3)湖南省旅游业碳强度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4)湖南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部门的碳排放与总排放的关联度排序为:旅游游览(0.9296)>旅游餐饮(0.8456)>旅游交通(0.8254)>旅游住宿(0.8092)>旅游购物(0.7109)>其他(0.5732);(5)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突破点在于改变传统游览方式,重点在于促进交通理念和交通模式低碳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