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上一期   

    国别与区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产业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国别与区域
    21世纪俄罗斯对外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态势
    宋周莺, 高珊珊
    2023, 32(12): 1-1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2501
    摘要 ( )   HTML ( )   PDF(4030KB) ( )  

    俄乌冲突不仅影响全球地缘关系,也对全球能源、粮食、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及其投资贸易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俄罗斯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国家,深入解析俄罗斯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态势,对加强中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厘清全球贸易关系及地缘格局演变也具有重要参考。本文基于2001—2021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数据,深入刻画其贸易格局演变,并解析其主要贸易流。研究发现:①2001年以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总体经历了快速增长期、调整恢复期、调整下行期、恢复上升期4个阶段。②从商品结构来看,俄罗斯出口结构较单一,以能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等能源和原材料商品为主;进口结构相对稳定,以机械电子、交通运输、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③从空间格局看,俄罗斯对外贸易范围有所收缩,主要集中在中欧、东欧、西欧和东亚,由早期的“西高东低”转变为“东西均衡”态势,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地位显著提升,中东欧的地位显著下降;其出口市场波动较大但主要集中在欧洲,东亚是其进口的主要拓展区域,且亚洲已成为其主要进口来源地。④从贸易流看,俄罗斯主要进口商品的类别变动不大,但各商品的地位及其主要流向有所波动;主要出口商品的类别、地位和主要流向变动较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2020年南非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时空变化研究
    吴皓天, 刘柄麟, 张振克, 朱婉怡, 蒋生楠
    2023, 32(12): 18-2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823
    摘要 ( )   HTML ( )   PDF(1169KB) ( )  

    以南非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10和2020年3期TM、OLI遥感影像提取6类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及土地利用开发强度模型,分析了南非海岸带2000—2020年土地开发利用的结构、程度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南非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方式主要以草地萎缩和林地扩张为主,其次是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扩张,最后是耕地和水体萎缩;(2)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草地与林地相互转化、耕地与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变化的主要类型;(3)南非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开普敦、伊丽莎白港、东伦敦和德班等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20年间,南非海岸带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整体变化不明显,但2010—2020年以来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哥拉石油工业及其在全球地位的时空演变
    王珂, 赵媛, 鄢继尧, 李逸
    2023, 32(12): 29-4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0260
    摘要 ( )   HTML ( )   PDF(1133KB) ( )  

    近年来,安哥拉在全球石油市场中表现越来越突出,引起国际关注。以1981—2020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箱线图等方法分析安哥拉原油资源和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全球石油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并探讨安哥拉石油工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得到结论如下:(1)安哥拉原油探明储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下降的特征,储采比随时间推移先波动后稳定。当前探明储量集中在刚果盆地和宽扎盆地近海地区。(2)受探明储量影响,安哥拉原油生产呈缓慢上升、飞速上升、保持平稳、趋于下降四个阶段。投产区块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再向超深水区推进。但原油加工能力始终有限,与原油生产水平不匹配。(3)安哥拉在全球的储油地位表现稳健,产油潜力地位有所下降,产油地位显著提升。(4)丰富的原油资源为安哥拉原油出口型石油工业提供了基础,在经济结构影响下形成的投资结构为原油出口型石油工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国际环境因素又为其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际电影节视角下文化型世界城市的时空分布与网络特征
    周容琪, 张旭, 黄耿志
    2023, 32(12): 41-5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0111
    摘要 ( )   HTML ( )   PDF(3176KB) ( )  

    基于对15个A类国际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举办地、提名/获奖影片、评审团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国际电影节举办城市及参与国家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基于国际电影节视角的文化型世界城市地缘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国际电影节总体分布呈现出从欧美核心国家向亚非拉外围地区不断扩散的空间格局,电影节举办城市与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型全球城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文化产业特殊的价值属性以及电影节相关行动者的“去政治化”策略;②国际电影节提名和获奖影片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以“欧洲-北美-东亚”为核心的多元化格局,反映出电影生产制作活动的去中心化趋势,而以评审团为代表的国际电影节权力结构则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少数国家掌握核心文化权力资源,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形成重要的导向作用;③国际电影节的地缘联系网络普遍表现出明显的“欧洲导向型”特征,反映出欧洲国家在全球艺术电影领域的影响力,而不同电影节网络连接格局的差异则体现出电影节地理位置以及国家间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联系等要素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
    张超, 杨艳昭, 肖池伟, 刘莹, 宋欣哲
    2023, 32(12): 54-6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906
    摘要 ( )   HTML ( )   PDF(1675KB)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食物生产区,从热量、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当量视角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可为沿线地区改善食物供给状况提供参考。基于营养素转换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5—2019年期间,(1)沿线国家蔬果和蛋奶类食物增幅超过或接近1倍,3种营养素供给量增幅均超过50%,但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比例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土地资源承载力增至50亿~60亿人区间水平,约8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在提高,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南亚地区,而中东欧部分国家可载人口有所下降;(3)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整体上转入盈余状态,约6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下降,50%国家人口超载,超过50%的国家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理探测的老子思想域外关注度影响因素探究
    高璐, 余可忆, 姚申君, 吴健平, 余柏蒗
    2023, 32(12): 67-7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0461
    摘要 ( )   HTML ( )   PDF(940KB) ( )  

    对外文化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点关注问题。虽有研究从地理学视角探究孔子学院等思想文化载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但定量研究不同国家对思想文化的关注度差异方面仍有待探索。本研究以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及其思想《道德经》为例,以除中国以外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老子”及“道德经”为关键词查询的谷歌趋势数据度量各国民众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运用地理探测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2010—2021年世界各国对老子思想的关注度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重大外交事件能够短期提升某个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而传统发达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具有较高且持续的关注度;入境旅游人数、出口贸易额、人口总数和译本总数极大影响着各国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表明文化交流及双边贸易能显著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文化贸易、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均不独立,且呈现交互影响增强效应。本文为老子及其思想的全球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测度、格局、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体系演化阶段识别及其开放特征分析
    韩增林, 曹凡, 郭建科, 李富祥
    2023, 32(12): 78-8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960
    摘要 ( )   HTML ( )   PDF(1343KB) ( )  

    口岸体系是一系列规模和功能不同的口岸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基于1979—2019年口岸开放年份的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体系演化阶段进行定量划分,综合考虑口岸开放时间、类型及政策因素分析各阶段口岸体系的开放特征。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口岸体系开放的时空属性,采用Bai-Perron结构断点检验法识别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体系演化过程存在5个结构性断点,进一步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类型的空间变化将演化过程修正为5个演化阶段。(2)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体系开放水平波动上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趋同俱乐部,集中开放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口岸体系演化阶段性轴线开放特征显著,开放特征存在“沿海沿边点状开放—沿海沿江T形开放—内陆与沿边口岸带状开放—航空口岸全面开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放”的演化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部省会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
    邹亚锋, 王淇, 张倩, 邓小璐, 许章华
    2023, 32(12): 89-10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856
    摘要 ( )   HTML ( )   PDF(1487KB) ( )  

    以2005—2018年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为评价对象,采用熵值法评价其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成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究其协调发展和滞后状况,为进一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1)西部省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波动上升和时空分化的特征尤为明显,西南地区城市的得分普遍高于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城市;2)各省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基本以波动向前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地区差距较大,邻近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有靠近趋势;3)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间存在高水平耦合的密切关系,协调水平上升的趋势下普遍未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或优质协调;大部分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间存在交替滞后的情况,且滞后有延续和强化趋势。在今后应注重对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城市的引导发展,缩小区域和城市间的差异,从战略目标导向入手,加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建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凯, 郭鑫, 叶俊, 甘畅
    2023, 32(12): 104-11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860
    摘要 ( )   HTML ( )   PDF(1046KB) ( )  

    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熵值法测度2006—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ESDA与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327,年均增长率为0.796%,整体水平较低且大致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空间关联性显著,局部呈“东南热-西北冷”的聚集特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的总体基尼系数呈波动变化,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呈敛缩态势,且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3)从全国层面看,信息化水平和旅游人才规模是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旅游人才规模和旅游接待设施共同促进的结果;中部地区由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交通通达度和旅游人才规模共同驱动;西部地区的显著动力因素是信息化水平与旅游人才规模;东北地区的积极主导因素为信息化水平。故各区域地应因地施策、突出重点,协调整合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珠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布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蒋丽
    2023, 32(12): 118-12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2021
    摘要 ( )   HTML ( )   PDF(1143KB) ( )  

    基于2013年和2018年珠三角地区九市经济普查中区县尺度的就业人员数据和深度访谈数据,采用密度、锡尔指数、全球莫兰指数探讨2013—2018年期间珠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其演变的原因。研究发现:环珠江口地区和珠江东岸汽车生产密度较高,深圳、广州和佛山密度较高,拥有整车企业的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郊区以及一般城市中心区密度较高,空间分布不相关且越来越不相关,集中程度中等且呈下降趋势。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分析发现,汽车龙头企业与各级政府的商讨战略决定了整车企业布局在珠江口地区和东岸的广州、深圳和佛山,导致这三大城市整车企业分布的区县(基本在郊区)密度较高;零部件企业与区级政府的商讨战略、汽车龙头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伙伴战略、汽车龙头企业内部的协调战略共同决定了零部件企业的最初布局在上游供应商(通常是整车企业)的区县和距离整车企业2小时车程内的周边区县。无整车企业但拥有工业园区的区县政府在商讨过程中给零部件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导致零部件企业分布更加分散,这些区县一般位于除广州、深圳之外的7大城市中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利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流动研究
    李文辉, 冼楚盈, 陈丽茹, 张芷欣
    2023, 32(12): 129-14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808
    摘要 ( )   HTML ( )   PDF(930KB) ( )  

    基于199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间26 860项技术转移专利计量信息及其空间关系,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流动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论包括: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技术创新流动网络呈散均质-双核心驱动-多中心互动演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特征。②区域间网络演化呈明显的路径锁定效应,其过程兼具路径创造特征,辐射网络的路径依赖更明显,集聚网络的空间敏感度更强。③个体间网络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特征,存在技术流在集团内部流动的阻抗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外溢效应不够显著。④企业是个体间网络演化主导力量,科技中介机构和个人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流动辐射作用有待增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城市水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陈玉洁, 袁媛, 刘晔
    2023, 32(12): 142-15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1116
    摘要 ( )   HTML ( )   PDF(1065KB) ( )  

    城市水环境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或使用的城市蓝色空间水体,能够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基于CiteSpace软件,从文献分布特征、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研究内容方面切入,检索学科范围集中在地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医学等,以“水环境”“健康”“潜在机制”等作为检索关键词,最终选取Scopus数据库中2000—2020年的97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国外城市水环境与居民健康的研究关注度持续上升,文献归属地区主要集中在英、美等国家;2)城市水环境类型、城市水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城市水环境影响健康的机制、不同群体的健康影响差异、政策规划启示等是研究热点;3)研究趋势从早期探索到目前的主题多元化,并逐渐向微观精细化发展;4)研究内容分为城市水环境暴露水平度量、城市水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影响路径与机制、群体差异、增进健康的水体规划设计和主动干预政策五方面。本文可为中国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的地理学:研究概况、最新进展及启示
    罗伟杰, 汤佩, 陶伟
    2023, 32(12): 155-17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20310
    摘要 ( )   HTML ( )   PDF(1427KB) ( )  

    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的空间转向背景下,“家”是承载着物质、社会与情感要素的多元空间综合体。运用CiteSpace和Bibliometric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oS核心合集和CNKI中文核心期刊中“家”的地理学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研究学者、研究主题、重要成果、最新进展的分析,全面梳理总结国际与国内“家”的地理学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研究进展。发现: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文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团队,国内“家”的地理学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家”的地理学主要发文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但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家”的地理学发文期刊的主办单位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主,相关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关注话题方面,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话题丰富,流动性、跨国移民、性别与家等话题是传统的关注热点,近年来研究热点不断增多,更迭速度加快,并注重与国际时事相结合;国内重点关注流动性、商业的家、空间实践等话题,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热点延续性,同时注重立足国情发展需要,但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家”的探讨仍有所欠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MGWR探测
    应奎, 丁金宏, 陈益豪, 黄小丽
    2023, 32(12): 172-18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12.2021627
    摘要 ( )   HTML ( )   PDF(2307KB) ( )  

    人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其收缩态势关系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平稳性。基于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数据,利用年均人口变化率公式测算人口收缩的空间态势,并选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定量探讨贵州县域人口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08—2012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增长显著,尤其西部与南部地带;2013—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锐减,且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重度石漠化区域。(2)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类型以阶段收缩为主,持续增长次之,持续收缩最少。(3)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各因素对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政府财政支出是人口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形起伏度次之,到地级市中心距离和到省会距离影响较大,非石漠化地域占比、人均GDP和二三产值占比影响相对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