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上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别与区域
    城市与产业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历史演化视角下跨境经济区域合作研究——以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为例
    李晓玲, 谭爽, 魏冶, 刘志高
    2024, 33(4): 1-1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2151
    摘要 ( )   HTML ( )   PDF(2393KB) ( )  

    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研究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已有研究多立足于合作现状和某一时间段的研究,而对中长周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过程为例,基于地理学多尺度思想,构建跨境经济区域合作演变机制分析框架,并探讨每个历史阶段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因素。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提出阶段(1984—1992年)、开发热潮期(1993—1996年)、开发放缓期(1997—2004年)和开发重启期(2005年至今)。②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每一阶段跨境经济合作的开始都是在上一轮物质实践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阶段间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和政策创新性,具体影响表现在跨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上。③整个过程中,在政治磋商与经济合作成为全球地缘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次区域开发中的作用减弱,国家层面主导作用增强,省和地方参与性不断增强,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日益紧密。本文有助于破解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困境,同时丰富人文地理学跨境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DELT事件数据的东南亚国家地缘政治风险测度与分析
    杜树坤, 张晶, 韩志军, 王琳洁, 唐代红
    2024, 33(4): 13-2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2102
    摘要 ( )   HTML ( )   PDF(3172KB) ( )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对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研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地区,地缘环境十分复杂,地缘政治事件频发。通过事件分析刻画东南亚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的等级,并分析其时空特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①东南亚地缘政治风险总体稳定可控,但内部时空差异较大。菲律宾和缅甸的地缘风险水平相对较高,老挝、新加坡、东帝汶和越南较低,其他国家则处于波动状态。②印尼、柬、泰、马等四国地缘政治风险受内部事件影响高于其他五国,国家内部问题亟待解决;文莱、老挝、东帝汶、越南和新加坡等五国地缘政治风险受外部事件影响较高,内部环境相对较为稳定。③东南亚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受外部事件影响远高于内部事件影响,其中外部事件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域内国家占比较低,主要来自泰国和马来西亚。研究结果为掌握东南亚地缘政治风险情况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别与区域
    死亡的生态政治:新加坡丧葬改革中的土地与情感矛盾
    高权, Orlando Woods, Kong Lily, 周妍
    2024, 33(4): 24-3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30061
    摘要 ( )   HTML ( )   PDF(983KB) ( )  

    以新加坡丧葬改革为例,探讨死亡和宗教背后的生态政治、情感矛盾和土地使用问题。近年来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情感在塑造环境政治中的作用,但宗教与死亡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力量却没有引起生态政治学的重视。本文认为死亡(包括丧葬和死亡仪式)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与生态政治现象的交织,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反映人类认知自然的精神景观(例如风水);同时,如何定义“合适的”丧葬方式又是一个与自然、土地和情感相互纠结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加坡政府是如何利用生态政治话语对华人传统丧葬及其仪式进行世俗化改革,使得“死亡”可以从宗教领域中脱离而被纳入国家环境治理与生命政治的框架内。其次,研究关注新加坡华人如何响应国家的丧葬改革(特别是海葬的推广)以及如何对丧葬背后的情感、宗教和伦理问题进行协商。本研究将死亡议题引入生态政治学研究,思考丧葬背后的生态政治对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距离视角的泰国OFDI区位选择与机理研究
    陈思洁, 游小珺, 韦素琼
    2024, 33(4): 36-5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2085
    摘要 ( )   HTML ( )   PDF(1227KB) ( )  

    作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之一,泰国的OFDI影响力不断扩大,区位分布日趋多元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此,在分析2009—2019年泰国OFDI区位选择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检验地理、经济、制度与文化四维距离对泰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发展中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泰国OFDI流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及2019年因受国内政局动荡、个别企业大规模撤资行为等因素影响,投资流量显著下降。(2)泰国在保持大额投资传统优势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资的行业领域,但总体投资结构表现为较低层次。(3)随着泰国OFDI规模的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区位选择更加多元,呈现向中西亚、非洲、南美洲辐射扩散的趋势,空间非均衡性有所弱化,但整体仍较突出。(4)地理距离显著抑制泰国OFDI的区位选择,而经济距离对OFDI选择起积极作用。与发达国家不同,泰国投资者倾向制度距离大的东道国(地区),而文化距离对其影响甚微。因此,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距离因素的影响,弱化地理距离对OFDI的阻滞作用,积极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稳定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选择——以东南亚为例
    梁育填, 程兆峰, 周克扬
    2024, 33(4): 51-6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246
    摘要 ( )   HTML ( )   PDF(1083KB) ( )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实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长周期的过程,已有研究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的归纳总结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针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选择如下:(1)投资起步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确认区位选址工作、选择投融资模式和制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开发商自身开发建设经验和东道国国情差异,区位选址工作的策略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企业协助和东道国政府主导;根据园区开发商的资金能力和东道国土地所有制差异,选择投融资模式的策略有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与政企合资三种;按园区开发商建设经验差异,在选择专业机构合作为园区制定园区规划时可分为倾向更好的合作基础与倾向更大的知名度两种策略。(2)开发建设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园区开发商的园区开发建设经验与资金能力差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有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合作企业参与、外包策略三种策略;按园区开发商的招商引资能力的差异性,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开发商主导、政府支持及专业机构支持三种模式。(3)运营管理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完善运营管理工作和融入当地环境。根据园区开发商自身运营管理能力及东道国政策支持程度,完善运营管理工作的策略选择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运营商主导和政企主导三种;在融入当地环境的策略选择上,不同园区开发商的具体发展策略差异较大,但总的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企业参与和政府支持三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多元辐射效应研究
    王淑芳, 焦翠翠, 孟广文, 郑军, 高健
    2024, 33(4): 62-7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200
    摘要 ( )   HTML ( )   PDF(1022KB) ( )  

    境外经贸合作区能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也能提升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作为对外投资项目,合作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东道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境外经贸合作区辐射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多元辐射效应的理论框架,并以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为例,探究合作区多元辐射的产生路径及综合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会对东道国产生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等多元辐射效应,共同推动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②莱基自由贸易区的辐射效应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经济、文化和社会辐射效应良好,但技术辐射效应并不突出,技术辐射依赖于园区与东道国的双向匹配;③为了更好地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多元辐射效应,建议合作区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技术溢出和民生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水污染转移及责任分担
    陈传龙, 邱联鸿
    2024, 33(4): 73-8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098
    摘要 ( )   HTML ( )   PDF(1599KB) ( )  

    为厘清各方环境治理减排责任,实现农业水污染减排。基于中国31省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中国各省份基于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和收入者责任下的农业COD排放量,从区域和省份层面识别出农业水污染转移的主要路径,探讨中国各地区农业隐含水污染转移情况并提出水污染责任分配方案。研究表明:(1)农业COD存在明显的区域转移特征,在最终需求视角下,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北区域是三个最大的污染输出区域;在最初投入视角下,农业COD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等北方地区之间。(2)“黑龙江→广东”“河北→广东”和“辽宁→广东”是三条最大的消费侧农业COD净转移路径,“黑龙江→江苏”和“黑龙江→吉林”是两条最大的收入侧农业水污染净转移路径。(3)相较于方案A和B,方案C充分考虑作为收入者和消费者的污染责任,从整个生产链的角度更全面和科学地衡量了本地区应承担的水污染责任。建议使用科学的污染责任分配方案,加强区域间协调治理污染机制,强化不同类型地区的治理责任以减少水污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上市企业联系的山东省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清春, 宗文丽, 赵培雄, 孙亚男, 马交国
    2024, 33(4): 88-10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2028
    摘要 ( )   HTML ( )   PDF(1601KB) ( )  

    基于2010—2020年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省内和省外两个维度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关联网络,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内部关联网络呈现出多中心化、网络化发展的结构特征,由以济南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演变为济南、青岛双核心的格局,烟台作为第三极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但边缘城市网络地位呈现“马太效应”。(2)外部关联网络显示山东省已经跨区域建立起远距离、大规模的跳跃式联系。其中,山东省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的集聚力相对较强,但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辐射力相对较强。城市关联网络形成了青岛和济南双核心的发展模式,烟台的外部关联能力明显提升,其重要性开始凸显。(3)经济水平、创新能力、行政关系及地理邻近对当前城市间内外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省内以行政关系影响为主,交通则成为省外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的关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淘宝村“增长-消失”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红艳, 丁志伟
    2024, 33(4): 103-11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1441
    摘要 ( )   HTML ( )   PDF(2072KB) ( )  

    基于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淘宝村2009—2020年数据,运用“增长-消失”率、核密度分析法、冷热点分析、组合分类等方法对中国淘宝村“增长-消失”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从时间维度看,中国淘宝村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以及现阶段的高速扩张期;但“消失/增长”呈现出“先陡再缓后陡”的“折线形”变化态势,表明消失的淘宝村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特点。②从空间特征来看,利用2014、2016、2018和2020年4个时间断面,发现中国淘宝村的“增长-消失”由“点状”发展成“带状”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扩展;在空间分布、集聚与关联上,2020年淘宝村“增长-消失”分布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北中南(沿海)集聚加深,热点集中冷点偏散”的格局。③从生存类型来看,东部地区淘宝村多为增长型,其次为低流动型,有少量地区为衰退型;中西部地区多为增长型以及低流动型,其次为高流动型、衰退型。④从影响因素来看,同质化竞争、行业内卷化、商户经营技能、电商转型、市场敏锐程度是导致淘宝村消失的主要原因,期待这一研究结果能为淘宝村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政策优化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中平原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圣忠, 孟迪, 柴廷熠
    2024, 33(4): 117-12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374
    摘要 ( )   HTML ( )   PDF(2173KB) ( )  

    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物流企业微观地理数据,使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从不同空间区域和不同企业类型维度,探究2005、2010、2015、2019年4个时间点关中平原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演化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物流企业聚集程度不断加深,聚集区由“单核”向“条带式斑点状”演化,整体沿“东北-西南”方向聚集分布,西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物流企业的核心聚集区;城市群不同空间区域物流发展不均衡;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不同;上一年度物流企业数量、邮政业务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物流企业空间集聚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格局演变
    李华, 郑梦园, 熊力, 刘娟娟, 庞红丽
    2024, 33(4): 130-14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388
    摘要 ( )   HTML ( )   PDF(1011KB) ( )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8—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大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且有向中、西部扩张的趋势。(2)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存在较强空间正自相关性,且在局部空间上的集聚性强于异质性,“热点”区域(H-H类型)主要邻近东部沿海地区,“冷点”区域(L-L类型)则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根据回归结果,仅产业结构体现出了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程度、科技创新以及市场规模均呈现了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时空分异、未来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
    周玉涛, 李振福, 邓昭
    2024, 33(4): 142-15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335
    摘要 ( )   HTML ( )   PDF(1166KB) ( )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对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进行测度和时空演化分析,并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进一步探讨港口效率的未来趋势,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港口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增长缓滞两个发展阶段;②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总体趋于缩小,“山东-津冀-辽宁”顺时针递减格局逐步衰弱;③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山东沿海地区内部差异造成;④未来,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存在再次扩大的风险;⑤港口功能、港口空间竞争和交通运输能力是驱动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和腹地经济属于次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中国省域物流碳排放效率的演化特征及收敛性分析
    李晓梅, 黄俊
    2024, 33(4): 155-16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192
    摘要 ( )   HTML ( )   PDF(1114KB) ( )  

    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新评估准则,结合超效率DEA-ML模型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实际物流碳排放效率进行重新测度与总体特征描述,进一步引入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关计量模型,深入探讨物流碳排放效率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对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物流碳排放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平均情况呈东高西低分布,大多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年际变动表现出动态增长趋势,受技术进步影响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②物流碳排放效率的局部空间结构与空间依赖方向变化存在差异,在相邻省份间呈现较强的空间整合性,其时空迁跃具有转移惰性与路径锁定的功能。③省域物流碳排放效率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地区差异、物流集聚水平与信息化程度是条件β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物流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更为曲折的地区存在更为显著的俱乐部收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地理学史视角下知识溢出内容分析:以“海丝”南海段游历记录为例
    许译文, 吴必虎, 纪凤仪, 钟栎娜
    2024, 33(4): 167-17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147
    摘要 ( )   HTML ( )   PDF(1218KB) ( )  

    后殖民主义批判作为研究视角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盛行的欧洲中心主义对于地理学等知识体系和研究理论的控制,避免对非欧洲起源的地理知识的忽视。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知识地理学史研究范式,与在欧洲中心主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科学地理学史不同,它强调非欧洲起源的地理知识的积累及其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游历是人类自古以来在旅途和目的地进行地理探索与异地体验的旅行活动,在游历中形成了大量形式各异的游历记录。游历记录对于研究历史时期的知识溢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行知识地理学史研究和后殖民主义批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研究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自东汉至清代形成的32册游记为基础,进行整理与编码,构建游记文本内容数据库。研究发现,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中,因游历活动而产生知识溢出的主要有民间个人、政府组织和贸易组织三种载体。通过内容分析后可将知识溢出进一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16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且不同时期知识溢出的载体和内容有明显不同。对历史数据和具体案例的研究证实了游记可作为研究知识溢出的重要数据来源,游记所展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知识地理学史研究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斯特山区相对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家硕, 周忠发, 朱昌丽, 马国璇, 牛子浩
    2024, 33(4): 179-18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4.04.20220134
    摘要 ( )   HTML ( )   PDF(1156KB) ( )  

    相对贫困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从社会剥夺的视角,构建生活水平、可行能力和经济状况3个维度的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对贵州省花江示范区581户农户的相对贫困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其空间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贫困的地理要素,结果显示:①花江示范区相对贫困程度较深,贫富差距较大,相对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和可行能力较差;②地处海拔高、坡度大、地形起伏度大的区域农户更容易陷入相对贫困;③地理探测器的交互作用探测显示各因子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自然因素是影响相对贫困的主导力量,是相对贫困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基础,社会因素对相对贫困也具有一定影响。测度花江示范区相对贫困水平,探究其影响因素,这对于实现花江示范区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国应对喀斯特山区相对贫困的难题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