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铭江, 龙爱华. 咸海流域水文水资源演变与咸海生态危机出路分析. 冰川冻土, 2011, 33(6): 1363-1375.
|
2 |
封志明,李鹏. 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475-1489
|
3 |
封志明,杨艳昭,闫慧敏,等. 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资源科学,2017,39(3):379-395
|
4 |
李新武,张丽,郭华东,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干旱- 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全球变化响应的空间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5):559-566.
|
5 |
周可法,张清,陈曦. 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6, 36(z1):133-139.
|
6 |
范彬彬, 罗格平, 胡增运, et al. 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12, 35(6):928-937.
|
7 |
吴炳方,曾红伟,陈曦. 基于空间认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耕地利用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5):542-549.
|
8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木巴热克·阿尤普.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地理研究,2008,27(6):1308-1320.
|
9 |
张晓彤.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中亚及蒙古国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8.
|
10 |
胡文俊. 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合作问题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9,32(6):821-827.
|
11 |
邓铭江,龙爱华,李湘权,等.中亚五国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及其问题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2):1337-1346.
|
12 |
姚俊强,杨青,毛炜峄,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冰川冻土,2016,38(1):222-230.
|
13 |
姚海娇,周宏飞, 苏风春. 从水土资源匹配关系看中亚地区水问题. 干旱区研究, 2013, 30(3):391-395.
|
14 |
秦放鸣,王庆燕.中亚经济转轨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29(4):1-6.
|
15 |
赵亚博,胡志丁,葛岳静,等.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关联度的时空演变与类型划分.世界地理研究,2019,28(2):105-113.
|
16 |
刘二虎,陈瑛.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亚五国投资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8,27(4):100-107.
|
17 |
鲍超,王红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对中国的保障效益及对策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5):585-593.
|
18 |
王亮,刘慧,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地理学报,2019,74(2):340-352.
|
19 |
陈璐,李成标,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4):18-22.
|
20 |
杜挺,谢贤健,梁海艳,等,基于熵权TOPSIS 和GIS 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经济地理,2014,34(6):40-47.
|
21 |
刘承良,段德忠,余瑞林等,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145-152.
|
22 |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5, 20(1):105-112.
|
23 |
吴桂林,李克强,吕燕."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澜湄合作国家资源承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评价研究.生态经济, 2018,34(10):47-51.
|
24 |
郭施宏,王富喜.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06):163-167.
|
25 |
徐盈之,杨英超.环境规制对我国碳减排的作用效果和路径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软科学,2015,29(4):63-66.
|
26 |
成艾华,寇理.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生态经济,2018,31(8):53-58.
|
27 |
刘春静.中亚干旱区植被退化及典型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