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4-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科技与创新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科技与创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1990年代以来在华跨国移民动态特征
    刘云刚
    2014, (04): 1-13. 
    摘要 ( )   PDF(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非海洋渔业资源非法捕捞现状和对策
    符跃鑫 张振克 任则沛
    2014, (04): 14-22. 
    摘要 ( )   PDF(416KB) ( )  
    海洋渔业(尤其是小型海洋渔业)为世界各地的沿海居民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就业、经济收入。西非临近海域是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西非沿海地区数百万居民以捕鱼为生,然而,西非众多捕鱼区却是最贫穷的地区。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非法捕捞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西非临近海域的非法捕捞问题尤为严峻。在整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法捕捞的主要影响,并对西非地区的非法捕捞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部分欧盟国家是非洲西部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非法捕捞者,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西非地区主要的非法捕捞者是不符合事实的。非法捕捞的根本原因是持续的鱼类需求和捕捞活动缺乏控制,提出了西非非法捕捞的应对措施,以期有助于解决西非非法捕捞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欧能源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涂志明
    2014, (04): 23-31. 
    摘要 ( )   PDF(454KB) ( )  
    作为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主要“棋手”,俄欧美三国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彼此间相异的能源结构与发展目标,使得各方的能源战略表现也不同。俄欧的能源合作可追溯至冷战期间,目前双方间的能源关系紧密。但具备全球地缘能源战略视野的美国并不乐意俄欧能源关系的加强与巩固。作为“第三者”的美国对俄欧能源关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关注。本文从俄欧美能源关系现状出发,分析了美国在俄欧能源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其目的在于分化俄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战以来柬埔寨地缘政治变动研究
    方天建 何跃
    2014, (04): 32-42. 
    摘要 ( )   PDF(502KB) ( )  
    摘 要:冷战以来,柬埔寨地缘政治经历了从碎片化到重组的变动。其既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进行冷战与热战博弈的最前沿阵地之一,也是冷战后各域外政治力量在地缘战略上积极争取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在导致柬埔寨地缘政治变动的诸多因素中,外部因素是决定其地缘政治变动的主导性因素,国内政治派别斗争的分化与组合是导致其地缘政治变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双重因素作用下,冷战以来的柬埔寨地缘政治具有地缘政治棋盘和地缘战略楔子的显著特点。而对冷战以来柬埔寨地缘政治变动的趋势、成因和特征的探讨,对我国的柬埔寨地缘政治研究和我国对柬埔寨地缘政治的战略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离岛管理制度与我国借鉴
    吴姗姗 张凤成
    2014, (04): 43-49. 
    摘要 ( )   PDF(582KB) ( )  
    边远海岛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促进海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边远海岛发展与管理面临着缺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急需加强发展和管理。日本离岛的管理可为我国提供实践借鉴。该文介绍了日本离岛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现象突出以及农林水产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下滑的趋势,分析了日本离岛振兴管理的主要制度和措施,提出了我国边远海岛管理的借鉴和启示:开展边远海岛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边远海岛扶持计划并进行适时调整、建立边远海岛扶持机制、制定鼓励边远海岛定居的有关政策、重视扶持渔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重视无居民的边远海岛振兴。希望能够为我国边远海岛管理提供一定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缘体概念内涵及特征研究
    张晶 刘建忠1
    2014, (04): 50-55. 
    摘要 ( )   PDF(587KB) ( )  
    地缘理论是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科技等研究领域基础上构建的基础理论。地缘体是地缘问题的研究对象,是地缘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论文在综合分析各地缘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并明确了地缘体的概念与内涵,初步建立了地缘体类型体系,分析了地缘体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并对地缘体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了简要描述,为地缘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新航线下的集装箱运输模式选择优化
    杜刚
    2014, (04): 56-60. 
    摘要 ( )   PDF(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与创新
    中俄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路研究
    冯春萍
    2014, (04): 61-69. 
    摘要 ( )   PDF(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基于价值链-生产者服务业融合视角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
    王宝平
    2014, (04): 70-76. 
    摘要 ( )   PDF(654KB) ( )  
    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外部化的结果,是制造业价值链价值环节的外部延伸。本文从价值链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出发,以ICT产业-生产者服务业价值链为例研究中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发现中国城市网络形成了北京、上海、深证为核心服务型城市和以杭州、南京广州等为次级服务型城市的城市网络结构;核心服务型城市具有全国性的网络联系,次级服务型城市一般具有区域性的网络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专业化发展变化及分析
    刘汉初 卢明华
    2014, (04): 77-84. 
    摘要 ( )   PDF(707KB) ( )  
    摘要:城市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其分工特点分别是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和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模块进行。不同的分工体系势必对城市专业化的刻画产生明显分异。基于2000年五普、2010年六普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利用城市产业专业化指数、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区位商指数研究了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的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城市产业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更专业化于制造业、金融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规模较小的城市产业专业化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更专业化于能源生产与采掘业、建筑业、交通邮政业等产业部门。城市功能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功能的专业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规模较小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呈现继续降低的趋势,更加专业化于商业服务和生产操作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10年来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赵明华 包维虎
    2014, (04): 85-96. 
    摘要 ( )   PDF(715KB) ( )  
    摘要:运用泰尔指数和标准差系数,测度2000—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总体和省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差异在2009年之前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2009年之后差异开始减小;(2)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中部内部的差异相比东部和西部更明显;(3)2010年之前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占主导,2010年之后三大区域之间差异对总体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4)通过分析近十年影响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差异变动的因素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区位条件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山东省城镇化未来的发展应该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坚持“一圈一区一带”的发展战略,促进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发展,缩小差异,最终实现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南地区城市休闲化差异研究
    李丽梅 楼嘉军 肖伟伟
    2014, (04): 97-106. 
    摘要 ( )   PDF(836KB) ( )  
    以苏南地区5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由基础环境、居民消费、休闲相关产业和特色资源构成的城市休闲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综合测度模型,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5座城市休闲化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苏南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苏州、南京处于领先地位,无锡处于中间水平,镇江与常州则相对滞后;(2)苏南地区城市部休闲化差异较大,休闲相关产业指数较大,特色资源指数较小;(3)苏南地区城市间休闲化差异主要体现在16个二级指标内容,其中休闲相关产业指标8个,特色资源指标4个,基础环境指标3个,居民消费指标1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分析
    宋庆伟 王荣成 孙平军 王建康
    2014, (04): 107-116. 
    摘要 ( )   PDF(750KB) ( )  
    近年来,盘锦市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海旅游的发展及两市临港产业链条式、互补式的发展,使两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两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以盘锦营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为基础,尝试性的建立了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动力系统极不完善,实际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系统较好,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处于培育与形成阶段,但是发展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近期应着重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远期两市行政合一的实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研究:基于“空间帕洛托最优”视角
    杨显明
    2014, (04): 117-126. 
    摘要 ( )   PDF(693KB) ( )  
    运用Arcgis软件,将淮北市建市以来4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城市外部形态指数、城市空间扩展规模、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各主要用地类型规模及异质性指数等指标的比较,认为淮北城市空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外部形态由早期的相对紧凑逐渐走向分散布局,并再次向紧凑布局演化;城市空间以夹符铁路为轴线沿东北—西南——东南向呈“C”形扩展;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相互之间也不断取代形成空间重构。从区域竞合关系、资源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出发,认为未来淮北城市空间以东向、南向扩展为宜,内部以合理调控各功能用地空间组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主。建议从产业结构调整、塌陷地治理、旧城改造以及城市规划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基于近20年ATR、TM文献的考察
    宋立中
    2014, (04): 127-135. 
    摘要 ( )   PDF(795KB) (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国际著名旅游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所刊载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献进行学术梳理发现,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主题集中在真实性与商品化、身份认同、旅游影响、权力博弈、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多采用民族志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理论探索多基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其学术取向明显不同于国内功利化的“非遗”旅游开发的研究视角,因此,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FDI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方强 姜海宁
    2014, (04): 136-147. 
    摘要 ( )   PDF(752KB) ( )  
    本文主要运用Theil指数来定量评价2001-2012年浙江省FDI在时间尺度上地带间、地带内及区域总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吸引FDI总差异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与我国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大背景基本吻合,在2001-2006年区域总差异逐渐缩小,在2007-2012年呈现扩大的趋势。其中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构成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分析了影响浙江省FDI区域差异及其变化的5个因素,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方法,定量比较了浙江省两大地带间的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刘春玲
    2014, (04): 148-156. 
    摘要 ( )   PDF(799KB) ( )  
    史基浦、孟菲斯、香港、仁川航空经济区是航空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由于产业发展条件、发展历程存在差别,因此各航空经济区产业结构各具特色:史基浦综合发展多种产业,产业横跨一、二、三次产业;孟菲斯以航空物流产业为主导产业,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香港航空运输业与机场商业并重发展;仁川航空运输业与旅游休闲业并重发展。虽然各航空经济产业结构存在差别,但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存在一般规律:以航空指向性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共同发展是各航空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共同特点;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达的交通运输系统是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航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提高通关效率是航空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发展航空产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借鉴国际经验做好以下工作:科学选择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大力发展高端产业;错位竞争,建设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依托现有路网,进一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先行先试,大力推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保税区作用,提高通关效率,发展航空产业;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模式、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
    樊正兰 张宝明
    2014, (04): 157-165. 
    摘要 ( )   PDF(750KB) ( )  
    品牌输出是开发区进行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利用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探讨了开发区品牌和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概念及内涵,在其基础上对开发区品牌输出的模式、路径与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品牌输出有四种模式:“平台经济”合作模式、省(市)内“区区”合作模式、“区中园”开发模式、多园区合作模式;(2)开发区品牌输出有三种演进路径:互助交流→项目接洽→品牌输出→资本合作;理念主导→政府主导→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市场主导;省市内合作→跨省市输出;(3)开发区品牌输出战略有市场主导、政府政策推动、开发区主体和社会团体促进这三种动力机制。各成熟开发区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灵活运用品牌输出理论,选择合适的开发区品牌输出战略和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与创新
    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关键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刘战豫
    2014, (04): 167-175. 
    摘要 ( )   PDF(792KB) ( )  
    通过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影响因素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方式及路径进行假设和建模,并结合实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驱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水平、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其中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与产业创新,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则需要通过产业发展选择的方式,来间接推动产业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作用于影响因素,强化区域产业创新驱动的具体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