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16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韩国的中国移民增长及其居住空间分布
    刘云刚
    2016, (5): 1-13. 
    摘要 ( )   PDF(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农业比较研究
    史逸林
    2016, (5): 14-21. 
    摘要 ( )   PDF(456KB) ( )  
    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自然禀赋相近,然而两国农业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澳大利亚是高效农业,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高,有3/4的“富余”产品出口国外;俄罗斯则自给不足,肉、奶、蛋、土豆等依赖进口。本文从土地所有权、农业生产主体和农业生产分工三个角度出发,分析造成俄、澳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原因,探讨提高土地利用率、规模与效率以及市场对组织生产的调节作用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航线经济腹地范围和等级的划分研究
    李振福
    2016, (5): 22-28. 
    摘要 ( )   PDF(530KB) ( )  
    北极航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商业价值,从小的范围来说,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对海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大的范围来说,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首先根据过去各种腹地的类型和定义提出了北极航线经济腹地的概念并阐明了北极航线经济腹地划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以往文献中对腹地划分问题的研究方法及北极航线腹地划分问题的特殊性,并基于断裂点概念模型和场强模型对北极航线经济腹地范围和等级做出具体划分。最后,根据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动态分析了腹地的演化趋势,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成果能够对中国的北极航线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动丝路城市网络建设的意义与思路
    屠启宇
    2016, (5): 29-36. 
    摘要 ( )   PDF(5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工业生产与城市生活对近海污水影响的辨识及治理
    林拓
    2016, (5): 37-47. 
    摘要 ( )   PDF(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探讨
    赵鹏军 万海荣
    2016, (5): 48-57. 
    摘要 ( )   PDF(701KB) ( )  
    本文从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角度出发,探讨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国际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在比较研究我国大城市和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异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空间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城市蔓延、交通供需矛盾、机动化增长、土地利用形态和生活方式变化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借鉴国际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下一步政策应注重从宏观空间结构和微观街区设计等方面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关系,采用行政和经济等多手段加强小汽车使用管理,完善公交网络服务、积极落实公交都市战略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
    任梅 程钰 任建兰
    2016, (5): 58-68. 
    摘要 ( )   PDF(818KB) ( )  
    摘 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通过非协调性耦合模型对1990-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其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GIS测度其空间分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1990-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利用水平较低。(2)1990-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持续下降,由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向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转变。(3)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其非协调性耦合度呈鲁东、鲁中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发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是影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态,对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郑沃林
    2016, (5): 69-80. 
    摘要 ( )   PDF(794KB) ( )  
    以CSSCI检索出的1998 ~ 2015年共18年的331篇耕地保护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SpaceIII、Ucinet及Spss软件,采用社会网络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近18年我国耕地保护研究可以分为探索研究阶段(1998 ~ 2003年)、全面发展阶段(2004 ~ 2009年)、稳定发展阶段(2009 ~ 2015年);(2)耕地保护研究的知识基础聚类相对集中,形成以“耕地动态变化”、“耕地安全”、“耕地制度” 及“经济补偿”四大聚类;(3)耕地保护热点主要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及耕地资源五大方面。农户、农民权益及社会责任等则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4)耕地保护研究成果与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政策相对一致,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及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中国城市综合体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运营机制——以万达广场为例
    武前波 崔万珍 黄杉
    2016, (5): 81-91. 
    摘要 ( )   PDF(811KB) ( )  
    作为一种典型消费空间,万达广场是当前中国代表性城市综合体,已经具有四代综合体产品演变历程和百余个综合体投资项目。通过对万达广场的发展历程与产品特征、空间分布与建筑规模、业态组合与持有比例、发展趋势与演变轨迹的分析,揭示出万达广场的投资格局与运营模式。研究发现,万达广场选址逐步由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向边缘或外围副中心转移,宏观格局上聚集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二三线城市成为万达广场投资的热点区,并逐步向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强县(市)扩散,特大城市边缘区或新区仍是万达广场重点投资区。万达广场正在由以住宅公寓、写字楼销售保证核心商业、酒店持有的重资产模式,转向剥离房地产开发销售而持有核心品牌、技术、商业租赁的轻资产模式,商业综合体则由传统商铺式或百货大楼式,向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转变,突出文化旅游、娱乐体验等消费业态,并积极融入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商业销售模式的冲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空制约对南京城市居民网上购物频率的影响研究
    刘学 甄峰
    2016, (5): 92-100. 
    摘要 ( )   PDF(717KB) ( )  
    基于时间地理学所强调的时空制约理论,选取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网上购物快速发展的南京市为实证案例,利用问卷调查和活动日志数据,从时空制约的角度分析影响南京居民网购频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年龄在26-30岁,本科以上学历,月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的女性相较其他社会经济属性的南京居民网购频率更高;②家庭拥有宽带上网,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和上下班途中存在顺带购物的多目的出行链行为对南京居民网购频率影响显著;③时空制约程度越高(以工作时间表和购物可达性为参照)的南京居民网购的可能性越大。基于这些结论,文章为未来有序引导南京居民的网购行为和可持续出行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意义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孙中伟 张淑媛 韦锐 田伟男
    2016, (5): 101-110. 
    摘要 ( )   PDF(775KB) ( )  
    互联网地理学研究已成为近年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网站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得的2012年注册用户规模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上网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其必须首先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主要通过作用网民进而实现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居民快递自提行为空间研究——以南京市城区菜鸟驿站为例
    谭如诗 徐逸伦 陈栋
    2016, (5): 111-120. 
    摘要 ( )   PDF(871KB) ( )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快递业的发展,自提空间在我国出现,并逐步为政府纳入各级规划与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之中。本文主要从居民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GIS、SPSS软件分析,以南京城区菜鸟驿站为例,对居民行为的空间特点与城市快递自提空间布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自提服务设施的科学布点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自提空间布局与居民的社会属性、居住、就业、出行等行为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居民行为偏好的差异,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对自提空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老年人口增长的大都市养老规划研究——以上海为例
    孙雅玮
    2016, (5): 121-130. 
    摘要 ( )   PDF(765KB) ( )  
    随着上海迈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城市养老设施需求日益旺盛,空间布局不均衡、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上海养老设施按照老年人口增速与空间占比分为5种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养老设施规划引导政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于老龄化严重且增速缓慢的Ⅰ类区域,应以存量建设为主,适当向郊区疏导;对于老龄化突出且依然保持较高增速的Ⅱ类区域,应存量增量并重,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对于老龄化水平较低但未来加速增长的Ⅲ类和Ⅳ类区域,应以增量建设为主,注重存量更新改造;对老龄化水平较高但未来增长趋缓的Ⅴ类区域,应以紧凑型高端养老为主。论文提出了建设基于问题导向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养老设施空间格局、以户籍人口作为养老设施建设规模的参考值、以80岁老年人口作为养老设施的主要使用者、科学设置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设施的比例等大都市养老设施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梵净山生物生态演化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
    吕伊娜 熊康宁 陈浒 容丽 高洋
    2016, (5): 131-141. 
    摘要 ( )   PDF(862KB) ( )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在生物生态演化上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梵净山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全球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10个位于不同大陆且与梵净山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相似性的世界遗产地,并结合世界遗产第(ix)条(有关生物生态过程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对比分析表明,梵净山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更为重要的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迭置;更为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囊括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生物生态特征,是全球中亚热带湿润区从山地丘陵到亚高山山地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回顾
    包富华 陈瑛
    2016, (5): 142-152. 
    摘要 ( )   PDF(703KB) ( )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是旅游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理清研究脉络,为未来的深入和拓展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在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学者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数量呈增长态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旅游对居民感知、文化变迁、身份认同和社会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影响,但研究内容和深度仍有待于拓展。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在深度上更应关注对深层机制和影响模式的讨论。在研究内容上,有关居民感知影响案例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对比;旅游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模式、规律、应对和调控之策;身份认同的多维视角探索和地区差异对比;旅游对社区结构的外部影响等问题均是未来可以拓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述评与展望
    郭安禧
    2016, (5): 153-166. 
    摘要 ( )   PDF(855KB) ( )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是指旅游者个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和目的地满足个体利益的感知能力。随着目的地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目的地吸引力逐渐成为国外旅游研究中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目的地吸引力的概念及其测量、属性视角的目的地吸引力决定因素、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等方面对国外现有目的地吸引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高师《世界地理》教学优化路径
    蔺雪芹 申玉铭
    2016, (5): 167-176. 
    摘要 ( )   PDF(910KB) ( )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对高等师范院校《世界地理》教学和新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初中、高中和大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树立地理基本价值观念,培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高师《世界地理》教学的优化路径,包括注重全球意识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开放性,加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教师素养养成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