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理论探讨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内外权力空间的研究进展:理论视角与研究主题
    赵永琪 陶伟
    2017, 26(04): 1-10. 
    摘要 ( )   PDF(373KB) ( )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权力运行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重新部署,权力空间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改革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权力”及“权力空间”的相关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了解和总结西方有关权力和权力空间的研究对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期间的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梳理了西方社会对权力空间的理论研究视角,总结了权力空间的核心主题:①权力空间的物质想象,②权力空间的建构与重构,③权力空间与话语、身份及政治的关系,④特殊群体的权力空间。最后比较了中西方在权力空间研究中的差异,期望为国内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
    渠立权 骆华松 胡志丁 洪菊花
    2017, 26(04): 11-19. 
    摘要 ( )   PDF(466KB) ( )  
    石油在国家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其供给安全是国家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石油资源安全与国家在石油的开采、购买、运输过程中管控各种风险的能力相关,风险管控能力越强,资源安全越有保证。据此,提出了包括“风险因子—风险管控—资源安全”三个指标层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并计算了中国过去15年的石油资源安全指数、资源供给安全指数、经济支付安全指数、地缘安全指数和运输安全指数,揭示了石油资源安全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石油资源安全的保障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国集聚与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江娟 王疆
    2017, 26(04): 20-30. 
    摘要 ( )   PDF(539KB) ( )  
    本文基于2000-2014年间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微观层面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了母国集聚效应和东道国产业集聚效应对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母国集聚效应(包括母国所有企业集聚,母国同行业集聚和母国其他行业集聚)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呈正相关,且同行业集聚效应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力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集聚效应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力度;同时,产业集聚效应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亦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异
    蔡永龙 陈忠暖 梅茂婷
    2017, 26(04): 31-39. 
    摘要 ( )   PDF(647KB) ( )  
    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欧盟,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短暂较快增长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以欧盟28个成员国为例,运用泰尔指数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讨差异演变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欧盟经济发展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扩大。区域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9年的低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0—2008年的高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9—2015年的均衡发展阶段;(2)欧盟经济发展的组间泰尔指数总体呈平稳波动小幅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变化的幅度与趋势不同。组间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2000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2000—2009年的区域间差异缩小阶段,2009—2015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北欧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南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缓慢缩小。中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在逐步缓慢缩小。东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分为“扩大—平稳—缩小—平稳”四个阶段。西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缓慢缩小—均衡发展”两个阶段;(3)欧盟区域差异格局由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向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格局转变不显著,总体呈现以西欧国家为第一圈层、北欧和南欧为第二圈层、东欧和中欧为第三圈层的圈层式递减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以期对欧盟区域经济差异进展提供理论上的补充,为中国经济进入欧盟发展同期阶段提供实践上的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度对外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趋势
    赵蕾 王国梁
    2017, 26(04): 40-48. 
    摘要 ( )   PDF(584KB) ( )  
    本文首先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对印度货物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印度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印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的货物主要为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继而得出,未来短期内印度货物贸易发展趋势有四个显著特点:①主要货物贸易伙伴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仍将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②主要货物贸易地区变化不大,贸易重心仍为东北亚、东盟和海合会地区;③主要出口商品结构可能会有较大变化,但主要进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大;④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产品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为主。最后,针对印度货物贸易发展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给中国相关企业提出了两条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政策
    詹军
    2017, 26(04): 49-61. 
    摘要 ( )   PDF(658KB) ( )  
    韩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200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开始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退休后继续生活的时期不断被拉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老龄化给社会保障的设计和改革所带来的影响。经过多年探索,若干新的方案被提出并对相关政策领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伴随着社会政策更加普及化,人口老龄化促使针对老年人人口的社会福利措施相应地扩展,包括老年人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业余生活保障等方面都有重大发展。韩国社会养老制度在覆盖人群?服务内容与设施、筹资和给付等方面已经逐渐定型并形成自身特色。韩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亚洲具有典型代表性,其成功做法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贵广高铁对沿线旅游城市可达性影响及地域结构系统构建
    李瑞 奚世军 吴晓俊 刘中正 龙家丽 何程栎 马荣 刘美云
    2017, 26(04): 62-72. 
    摘要 ( )   PDF(689KB) ( )  
    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与开通对沿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即是缩短城市旅游空间联系的时间距离,提升城市旅游交通的空间可达性,进而提高旅游城市内外部的产业经济联系与要素空间流动的强度。本文以贵广高铁为案例区域,采用可达性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和构建了贵广高铁对沿线旅游城市的时间距离与可达性变化及其地域结构系统。实证表明:(1)贵广高铁开通后的各沿线旅游城市最短时间距离均表现出明显缩短态势;(2)贵广高铁开通后的从江县、三江县、都匀市、桂林市、肇庆市、怀集县、阳朔县、贵阳市和广州市等各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可达性测度值变化率呈依次降低态势;(3)在确定了贵广高铁沿线不同等级重点旅游发展点和重点旅游发展轴的基础上,有机形成了2个三级贵州沿线旅游发展板块与广西沿线旅游发展板块、1个二级广东沿线旅游发展板块和1个一级贵广高铁旅游发展板块,进一步构建了贵广高铁影响下的旅游地域结构系统。上述结论为合理优化贵广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协调贵广高铁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电影院数据分析的城市商圈等级划分方法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姜珂
    2017, 26(04): 73-81. 
    摘要 ( )   PDF(726KB) ( )  
    商业是城市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郊区化与商圈重构的进程,商圈等级的划分方法亟待重新讨论。本文以南京的电影院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中核密度分析工具以南京市电影院规数量、规模、价格分布规律为依据进行商圈划分,发现以电影院数据划分出的商圈等级与传统商圈等级划分结果基本拟合。同时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消费者进行电影院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交通便利程度与价格高低,这与进行传统商圈选择的影响因素相同,进一步证实了电影院数据划分方法的科学性。最后,构建以电影院规模、服务对象、服务人口等数据为依据的商圈划分定量方法,为城市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高校知识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区域的空间计量分析
    郭泉恩 孙斌栋
    2017, 26(04): 82-92. 
    摘要 ( )   PDF(771KB) ( )  
    基于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域(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扩展知识生产函数,选用地理邻接和反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估计高校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的知识产出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对区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与区域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地理距离较近地区间的创新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因而,应重视高校在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正确引导创新在省域间的流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鲁木齐市制造业时空格局演化
    王舒馨 杨永春 史坤博 李建新
    2017, 26(04): 93-106. 
    摘要 ( )   PDF(863KB) ( )  
    基于2004年、2008年和2013年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基尼系数、热点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等对乌鲁木齐市三年制造业企业的集聚程度、分布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2004~2013年,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集聚程度逐渐加强,各产业类型的集聚程度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基础型产业>都市型产业;②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区位逐渐从中心城区向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东北和西北方向扩散,中心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心集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城市郊区次中心,多核心制造业空间结构模式逐渐形成;③2004~2013年,都市型产业以向心集聚为主,并带有向外扩散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区位变化并不明显;机械设备产业和基础型产业的区位变化明显,从中心城区逐渐向近郊区和远郊区扩散和迁移,是制造业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行业动力;④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是市场经济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
    包富华
    2017, 26(04): 107-116. 
    摘要 ( )   PDF(774KB) ( )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重点省区2000—2014年五星级酒店的数据,分析了该区域五星级酒店的位序规模差异。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处于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其整体发展不平衡,首位分布明显。②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呈位序规模分布,并由单分形向双分形演变;齐夫参数q的变化表明其分布由集中型向首位型发展;理想K值与实际K值的差值变化表明未来该区域五星级酒店仍具发展潜力。③“一带一路”重点省区五星级酒店呈现平稳型、波动型、上升型和减速型四种形态,并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旅游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发展态势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不同空间视角下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研究进展
    曹贤忠
    2017, 26(04): 117-125. 
    摘要 ( )   PDF(724KB) ( )  
    经济地理学内对创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知识流动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且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动的结果。作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网络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近来关注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研究的兴起以及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知识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空间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知识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创新还是污染转移:环境规制效应文献综述与协同减排理论展望
    肖雁飞 廖双红
    2017, 26(04): 126-133. 
    摘要 ( )   PDF(6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区域创新来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赵昱 朱 列 杨传喜 蒙永亨
    2017, 26(04): 134-143. 
    摘要 ( )   PDF(766KB) ( )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结果发现当前中国区域创新主要来源是自主研发,国内技术引进和技术吸收对区域创新有正向作用,外国技术引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存在一定负效应。不同的省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创新来源因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大体呈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后发地区梯度递减特征。在东、中部地区,自主研发成为主要创新来源因素,正效应显著;西部地区的创新来源除自主研发,国内技术转移和吸收仍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加权回归较好揭示了创新影响的空间异质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及聚类研究述评
    韩国圣 吴珂 李辉
    2017, 26(04): 144-155. 
    摘要 ( )   PDF(775KB) ( )  
    国内已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进展多着眼于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容,而对影响因素和基于居民旅游感知的社区分类着墨较少,尤其对有关研究方法更是鲜有综述。本文对国外社区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因素、基于旅游感知的居民群体聚类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发现:(1)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因素大致分为人口统计、社会经济与地理空间因素;(2)居民群体聚类大致按照感知具体内容、感知的态度细微变化、感知的旅游强度进行划分;(3)研究方法存在样本规模、收集问卷的方法、量表比较等亟待改进的问题。最后本文基于对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在居民群体聚类的解释应考虑针对聚类典型个案的结构性访谈与社区背景信息进行辅助性的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探讨
    从恢复力到社会—生态系统:国外SESs研究对地理学的启示
    周晓芳
    2017, 26(04): 156-167. 
    摘要 ( )   PDF(7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
    白龙 路紫 郜方
    2017, 26(04): 168-176. 
    摘要 ( )   PDF(750KB) ( )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在先天自然美和后天人工美两个层次上阐释了身体美学的实际应用;最后概括了学科性质、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也展望了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⑴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强调对身体美的感知及其对人体机能乃至身体价值的欣赏,强调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强调普遍的个人身体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身体美的正确引导、控制与改进及其接近生活实际。⑵地理学通过情感地理、文化地理和行为地理等与“地方”观点、“表征与非表征”观点相结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新文化地理范畴下揭示了身体美学内涵:人作为文化行为主体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人的“归属”并最终形成“地方”文化,身体美学与新文化地理学交集于身体文化意义的研究。⑶在身体塑造过程中存在身体美学的地方和时代差异,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影响社会认知和审美的因素不断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下与地方情感相结合,因地方情结的差异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带来对身体认知的不同,形成了身体塑造的差异性。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