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上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别与区域
    城市与产业
    文化与社会
    地理教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中国省域国内与全球价值链的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关系
    张玺, 郭细根, 李光勤
    2023, 32(7): 1-1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758
    摘要 ( )   HTML ( )   PDF(1692KB) ( )  

    利用2007、2010、2012、2015、2017年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出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内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的参与度。在综合分析NVC、GVC参与度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NVC、GVC的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1)NVC参与度不断增长且趋于稳定,GVC参与度不断下降也趋于稳定;(2)东部地区省份NVC、GVC的耦合度水平呈现增长趋势,中西部地区省份NVC、GVC的耦合度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NVC、GVC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推进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南亚武器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
    冯长强, 武丽丽, 周国众, 齐晓飞, 杜鹏
    2023, 32(7): 13-2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20040
    摘要 ( )   HTML ( )   PDF(1844KB) ( )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持续加大武器装备采购,深入分析东南亚武器贸易格局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地区和国家两个层面,从武器进口渠道、进口价值、进口类型,武器出口范围、出口价值和出口优势空间等维度,结合中心度、社团划分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1—2020年东南亚武器贸易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南亚武器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武器进口增长迅速,东南亚正成为全球武器贸易新的热点地区;(2)东南亚武器进口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国武器进口价值呈梯次分布,武器进口类型受国土海陆分布影响明显,海空武器是东南亚武器采购的重点;(3)除中韩外,俄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仍垄断着东南亚武器市场,这些发达国家的武器出口市场范围逐步扩大;(4)东南亚武器市场供应具有冷战时期的印记且竞争日趋激烈;(5)东南亚武器贸易网络主要包括以新加坡和美国、越南和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缅甸和中国为主要武器进出口国的四个社团,尽管不同时期社团内其他成员并不稳定,但总体上仍符合东西方武器贸易阵营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维护我国地缘安全利益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运输方式下大北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特性研究
    李振福, 王紫荆
    2023, 32(7): 24-3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392
    摘要 ( )   HTML ( )   PDF(3774KB) ( )  

    建立大北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我国制定北极战略制定以及优化与整合交通运输布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大北极范围内各国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以节点可提供的运输方式为权重构建大北极综合交通网络,并应用复杂网络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的整体特性以及节点中心性进行分析,并应用TOPSIS法分别计算节点的综合中心度,识别网络中的核心枢纽城市。结果表明:(1)考虑运输方式的大北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呈现复杂有序的特点,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大的聚类系数,网络的无标度性明显,其小世界性也已初步展露;(2)上海、巴黎、伦敦的综合中心度排名靠前,其可提供的运输方式丰富,运输线路覆盖率高,在网络中的连通性和枢纽能力优秀,属网络中的骨干枢纽城市;(3)部分枢纽城市可提供的运输方式有局限性,制约了其在大北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发展势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别与区域
    世界体系视角下的日本选举地理与农业政策分析
    刘玄宇, 刘云刚
    2023, 32(7): 36-4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688
    摘要 ( )   HTML ( )   PDF(1399KB) ( )  

    世界体系方法可以解释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区选举多样化的作用和意义。聚焦于2017年日本大选,将世界体系分析方法与选举政治相结合,探讨国际自由贸易和国内农业政策改革中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角力,从而揭示出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地方选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低信息和低参与的选举导致“现职效应”,自民党一党优位的格局稳定,但城乡选区的竞选激烈程度差异较大,代表性日趋失衡;(2)全球新自由主义推动日本经济空间重构与选举动力变化,形成基于自由贸易的权力政治和基于传统农业文化的支持政治;(3)自民党政权通过调整农业利益集团与首相的权力关系,改革农业政策,弥合支持政治与权力政治之间的割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挪威北极开发中的原住民发展权问题研究
    郭培清, 李凌志
    2023, 32(7): 49-6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802
    摘要 ( )   HTML ( )   PDF(624KB) ( )  

    发展权是国际法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原住民天然享有这一权利。近年来,挪威原住民不断反对政府的北极开发计划,原住民和政府间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原住民认为其经济和文化发展权利受到阻碍,原住民的发展被迫为“被开发”让步,且面临经济发展权利受到北极开发影响、绿色殖民主义的压力和文化发展权利不平等问题。通过分析可知,挪威原住民与政府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原住民的发展权和土地资源权利未得到挪威政府和原住民组织机构的充分保障,原住民的发展权与环境权之间存在冲突。未来,在挪威进行北极开发的进程中,原住民将会受到挪威法律更多的保护,也会受到原住民组织更多的关注,并可能获得更多的自决权和决策权,以及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可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尺度视角下越南城市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王秋如, 管青春, 孙根云
    2023, 32(7): 61-7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636
    摘要 ( )   HTML ( )   PDF(1712KB) ( )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为区域城市化的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越南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了解其城市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对打破地区经济发展瓶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 DMSP/OLS 和 NPP/VIIRS 数据构建城市化指数揭示越南1998—2018年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越南全国和六大区域不同尺度城市化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发展模式,最后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岘港、芹苴5个直辖市内部城市化发展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8—2018年越南城市化指数由15.1万上升到124.4万,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城市化空间范围显著扩展,呈现由“散点状”向“条带状”演化的空间特征;(2)20年间越南城市化空间扩展趋势由相对“分散”到持续“集聚”,各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此外,城市化区域空间差异显著,六大区域中红河三角洲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分别为越南的“中高城市化类型”和“高城市化类型”的聚集区;(3)越南典型城市之间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内部城市化发展程度差异性显著,其中胡志明市作为第一特大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且内部结构最为均衡;河内市作为首都,城市化发展较快,内部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海防市和岘港市城市化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内部发展水平差异呈现减小趋势;芹苴市城市化发展最慢且内部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缅北武装冲突的时空演变及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影响
    胡平平, 武友德, 李灿松, 王敏
    2023, 32(7): 75-8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707
    摘要 ( )   HTML ( )   PDF(1589KB) ( )  

    依据ACLED数据库,利用地学统计、核密度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缅北武装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集聚性及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0—2020年缅北武装冲突呈现阶段性剧烈波动变化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集聚中心且集聚趋势愈加明显,集聚态势与“一带一路”倡议在缅不断推进有极大关联。(2)缅北武装冲突持续发展给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大量避战边民涌入中国边疆地区,极易在涌入地区产生毒品犯罪、非法移民、疫情输入、人口贩卖、跨境赌博、宗教渗透等社会问题,将极大地增加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全风险与边疆治理成本,这些社会问题若处理不当易转变为政治或外交问题,不仅危及中国西南边疆安全,还会给中缅两国关系增添变数。(3)缅北武装冲突一方面会迫使中缅边境贸易口岸关闭,另一方面会造成中缅贸易的主要交通公路及桥梁被炸毁而中断中缅贸易;同时武装冲突会导致中国在缅投资项目搁置,并成为冲突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极大增加了我国对缅投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产业
    城市经济复杂度与空气质量的关联性探究
    汤慧桢, 任卓然, 贺灿飞
    2023, 32(7): 88-10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176
    摘要 ( )   HTML ( )   PDF(1263KB) ( )  

    近年来,经济复杂度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指标愈发受到学者关注,其中该指标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是重点讨论话题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其关系机制和在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体适用性的关注仍存在不足。利用2005—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国家生态环境部网站等数据,描述中国地级市经济复杂度与空气质量的格局演化,构建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城市经济复杂度与空气质量的关联性,并分析经济复杂度环境效应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①经济复杂度与空气质量呈正向关联,城市经济复杂度越高则空气质量越好;②绿色技术对地方空气质量改善存在积极作用,且经济复杂度可以增强绿色技术的改善效应;③产业污染结构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经济复杂度的提升能一定程度上抵消污染产业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④各因素对空气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不同地区的环境治理手段应有不同侧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中国城市间人口流动网络比较研究
    郭卫东, 钟业喜, 李炜
    2023, 32(7): 102-11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377
    摘要 ( )   HTML ( )   PDF(1101KB) ( )  

    基于腾讯迁徙人口流动大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对不同交通方式的城市间人口流动网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通方式的城市人口流入与流出呈相对均衡的状态,铁路和航空人口流动呈明显的等级化特征;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人口流动差异化的距离衰减特征明显,400和1 000 km以内分别为公路、铁路的主要流动区域,航空人口流动的峰值区为800~1 800 km;公路流动呈现省域性网络流动特征,铁路流动形成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珠三角为高值集聚区的空间结构和“弓箭型”网络特征,航空流动表现出两极分化空间特征和“两核六极”的多核心网络格局;人口流动网络呈现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特征,综合网络表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极大提升人口流动网络的运行效率,实现人口流动效率的最大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邮轮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与分级开发
    孙瑞红, 周淑怡, 叶欣梁
    2023, 32(7): 113-12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667
    摘要 ( )   HTML ( )   PDF(1431KB) ( )  

    邮轮旅游客源市场预测作为是旅游科学决策的重要研究领域。论文引入引力模型,在邮轮旅游供需关系基础上,添加人口流动限制和邮轮航线因素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发现2011—2019年我国邮轮客源开发的空间格局特征及规律,并运用竞争态模型对不同邮轮母港的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并提出开发对策。主要发现如下:(1)国内客源市场分布从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指向和近域指向特征。(2)邻近港口在客源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同质性。上海港和武汉港的客源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相似性,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港、大连港以及青岛港在客源市场结构分布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3)三亚港的邮轮客源市场以远距离游客为主,特异性显著,与其他港口吸引力遵循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相悖。研究内容拓展了引力模型在邮轮旅游市场研究中的应用深度,为客源市场开发以及疫后邮轮市场恢复提供了实践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谢守红, 洪歌
    2023, 32(7): 123-13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20213
    摘要 ( )   HTML ( )   PDF(828KB) ( )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交易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区的数据,对专业市场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了专业市场的空间集聚特征;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专业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如下:(1)2010—2019年中国专业市场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自我锁定特征,“强强集聚、弱弱集聚”的格局特征明显;(2)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专业市场集聚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直接引起本地区经济增长0.06个百分点;(3)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对外开放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从分科知识到交叉融通的国内外人居环境综述与展望
    田深圳, 杨兵, 李雪铭, 杨俊, 刘章力
    2023, 32(7): 134-14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545
    摘要 ( )   HTML ( )   PDF(1461KB) ( )  

    以2000—2019年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与内容分析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探究与展望。研究表明:①主题演化上,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呈现出波动增长伴随阶段式跨越的特点,研究主题起源于城市问题并逐步扩展到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等层面,学科主题从最初的规划学趋向于多元化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的融合已成为该主题发展的重要特征;②研究热点上,国外人居环境研究热点多涉及环境、城市、气候变化等领域,国内多集中在人居环境、城市与农村、城市化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为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的共有属性;③数据方法上,多元化新数据、集成化新方法赋予新时代人居环境研究更多可能性;④研究动向上,有望在地理大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大+小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之上,将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以及其他新兴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机整合,深度学习与研究拟态人居环境、人居主体行为以及美丽人居环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中和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
    陈啸天, 王宁
    2023, 32(7): 148-159.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910
    摘要 ( )   HTML ( )   PDF(1334KB) ( )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问题的重要目标,现有研究缺乏对相关研究热点与演化的总结分析。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3 674篇)和外文数据库WoS核心合集(9 733篇)中“碳中和”相关主题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CNKI高被引文献对技术方法类的研究少于WoS文献;(2)中外文献的作者在团队内部合作较多,团队间的合作略少;(3)地理位置较近的机构合作更多,中国的发文机构和发文量最多,但在影响力上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4)碳排放问题在两类文献中均为热点方向,CNKI文献侧重于碳排放因素分解与核算的研究,WoS文献更侧重于评估减排效果与研究技术方法。最后,对能源效率与能源转型、碳交易与碳税、隐含碳排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洲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苏盼盼
    2023, 32(7): 160-16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2332
    摘要 ( )   HTML ( )   PDF(521KB) ( )  

    国家公园可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亚洲国家公园的建设历经理念萌芽、建设繁荣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并因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而异。梳理典型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和特征,发现亚洲多数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是在殖民地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建立的,各国建设国家公园主要基于环境保护、旅游经济、野生动物保护等的目的,政府都会指派相关部门来专门负责国家公园的管理,一般会采取政府、社区、企业相结合来完成日常运营工作。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构建多类型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与旅游娱乐并举、公园分区使用等是亚洲现有国家公园的有效举措,或能为我国建设国家公园提供有益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教学
    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地理学课程体系优化
    阚瑷珂, 张扬, 税玥, 赵银兵, 吴柏清, 何杰, 朱琳
    2023, 32(7): 169-18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7.2021612
    摘要 ( )   HTML ( )   PDF(2214KB) ( )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以国内外地理学名校学科建设经验为借鉴,重构地理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地理学本科教育水平。本文基于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0年世界大学地理学学科排名和全国第四轮地理学学科评估中位于排名前列的62所高校地理学科数据,采用共现网络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识别国内外地理学名校课程设置的特征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建立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地理学课程体系框架,最后对我国高校地理学课程体系优化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及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地理学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