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周边安全
    “亚洲水塔”变化对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
    杜德斌, 刘承良, 胡志丁, 马亚华
    2020, 29(2): 223-23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20063
    摘要 ( )   HTML ( )   PDF(921KB) ( )  

    被喻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国际大河的发源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消融,进而引起周边河流长期径流的下降和季节分配的紊乱。这一自然变化叠加在流域内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人文变迁过程之上,造成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总量及时间匹配上的失衡与错位,从而在该地区诱发更多水冲突、水危机等水政治问题。域外大国的介入则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区水政治的复杂性,并已在事实上威胁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互信。未来,中国应以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基于既有国际规范,通过多边或双边谈判寻求化解水冲突,促进与相关国家的利益融合及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前沿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青年学者笔谈
    王丰龙, 胡志丁, 刘承良, 安宁, 王雨, 杨宇, 李灿松, 李振福, 熊理然, 殷冠文, 黄耿志, 李禕, 黎斌, 侯璐璐, 周佩玲
    2020, 29(2): 232-25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810
    摘要 ( )   HTML ( )   PDF(838KB) ( )  

    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未形成系统、有共识的学科理论框架。为此,基于2019年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举办的多次研讨会,国内15位青年地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多尺度的地缘环境、科技地缘政治、批判地缘政治、环境政治、能源地缘政治、国别区域研究、通权论、民意政治、都市政治、劳工政治地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地理、城市政治地理学、中西权地秩序比较、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人地关系、尺度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地理学、历史政治地理和基于福柯治理术的空间-权力关系理论等。此外,各位青年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具有多尺度特征、加强原创性理论研究、回归“地理空间-权力关系”的主线。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讨论和成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王丰龙, 司月芳, 傅行行, 刘云刚
    2020, 29(2): 252-26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060
    摘要 ( )   HTML ( )   PDF(1215KB) ( )  

    地缘政治问题是人文地理学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是,已有研究多基于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国家的地缘环境或定性讨论地缘战略,很少从双边联系角度定量刻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本文基于地缘政治准则理论,运用1971至2017年联合国投票数据和S分值等方法,从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历史阶段、友好程度和集团归属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友好程度及其地理分布,并针对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指出了中国当前的“朋友”和“敌人”。本文进一步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非政治双边关系及其发展水平对中国地缘政治准则的影响,论证了地理距离、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地缘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学的量化分析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为中国更好地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政治地理学边界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
    廖开怀, 何金廖, 蔡云楠, Breitung Werner
    2020, 29(2): 264-27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398
    摘要 ( )   HTML ( )   PDF(490KB) ( )  

    边界研究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经典议题。受“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影响,边界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步入一个复兴时期,产生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概念转变。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归纳总结了边界理论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演变。边界研究进入复兴时期后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特征,对边界的理解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把边界单纯看作是国家空间分隔的理解,强调边界内涵的动态性、多尺度性、空间性和多样性,更多地关注不断创造和重新创造出来的符号性边界,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实践。研究呼吁加强边界理论向城市内部空间尺度的边界延伸与拓展,以及加强边界理论与地缘政治学说的融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西方城市区域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李禕, 康琴, 张衔春
    2020, 29(2): 275-28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433
    摘要 ( )   HTML ( )   PDF(515KB) ( )  

    自21世纪初以来,有关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在西方快速崛起,掀起了一股治理与政策的“区域转向”浪潮。新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派最先开创了城市区域的理论研究,但其理论解释偏重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与资本再地域化过程,忽视了政治与政策对城市区域的重要影响。近年来,政治地理学从城市区域的建构属性、战略属性和矛盾属性3个方面切入,旨在揭示现实中城市区域的实际形成过程与机制。本文认为西方政治地理视角有助于揭示城市区域形成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及其政治工具性。特别是通过解析城市区域政策的话语建构过程、分析城市区域发展所折射出的国家地缘战略选择以及剖析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公共资源分配等议题,可帮助研究者跳出就政策谈政策的讨论陷阱,更能从整体格局上审视不同利益主体在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的诉求与冲突,进而为解读和反思我国城市区域形成过程与治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选区划分的研究进展
    刘玄宇, 刘云刚, 王丰龙
    2020, 29(2): 284-29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419
    摘要 ( )   HTML ( )   PDF(878KB) ( )  

    选区划分是选举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选区划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选举结果。本文从选区研究主题、选区划分原则等方面对美国选区划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发现美国选举选区划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议题:选区划分与社会分裂、选区划分与分区不公、选区划分与司法介入,以及选区划分与选票/席位转化曲线。在分区原则上,美国选区主要立足于人口、地理和政治三大原则进行划分,具体执行中采用邻近性、紧凑性、人口同等、种族平等、尊重行政边界、尊重利益社区、保护在任者/保留旧选区核心等原则。借鉴美国选区划分的研究进展,本文建议地理学者未来应在精准预测选举结果、追踪世界民主选举的动态和促进选区划分的公正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地展开理论探讨与政策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抑或学科融合?
    熊琛然, 王礼茂, 屈秋实, 向宁, 王博
    2020, 29(2): 296-30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17
    摘要 ( )   HTML ( )   PDF(673KB) ( )  

    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都是地缘研究中的主要分支领域。地缘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缘政治学存在学科之争。从学科谱系看,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都属于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范畴,故而内含学科融合基础。本文首先对西方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然后,以此为背景就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之间存在的前者取代或从属于后者、以及两者相互依赖等学科之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在理论基础、理论概念指向、理论核心内涵本质上的趋同探讨了两者学科融合的学理基础。研究认为:①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研究视角的一种丰富;②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价值立场的一种变换;③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学术功能的一种补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中国城市间投融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叶雅玲, 林文盛, 李振发, 贺灿飞
    2020, 29(2): 307-31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044
    摘要 ( )   HTML ( )   PDF(1377KB) ( )  

    基于企业网络联系构建城市网络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多运用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企业内部联系,以构建城市网络,缺少从企业间实际联系层面对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利用企业间跨城市投融资关系建立城市联系并探究其驱动机制,为中国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①2013—2016年全国企业间跨城市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加,全国范围内投融资覆盖面越来越广,资本越发集中于大城市。②中国资本流动城市网络基本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以及武汉等城市为重要节点相互联系的空间结构,京深、京沪和深沪是网络中最重要的城市联系对。③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联系最为密切,形成的城市网络最为复杂,资本活跃程度高;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相对较弱,“核心-边缘”结构分化较为严重。④中国城市网络嵌入在独特的制度环境中,市场和政府作用共同导致了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OI数据的南京市空间格局定量研究
    李卫东, 张铭龙, 段金龙
    2020, 29(2): 317-32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529
    摘要 ( )   HTML ( )   PDF(1331KB) ( )  

    从语义属性、几何形态等方面对典型城市空间格局要素进行定量化抽取及特征分析,总结归纳出城市空间格局要素间的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将POI数据进行分类,设计了基于平面核密度估计算法、空间聚类与双重密度因子分析分析算法,并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栅格叠加计算,提取边界,分类渲染以及栅格重分类等步骤,实现南京城市空间格局及商业中心抽取。结果发现城市商业中心有效地反映了城市空间总体格局的区域分布,提取出的南京市商业中心基本符合2000—2020年的南京市总体规划,但文本并不能直接体现城市各商业中心的定位,城市中除了主城区这个集聚且组团的单中心商业模式,各个县城、开发区、高新区都有各自形成的商业中心,符合城市的多商业模式。较传统的城市商业空间研究来说,基于POI数据的定量研究对城市总体格局及商业空间的认知更为精细,有助于商业中心的识别及行业特征的分析,便于政府部门对现有规划功能区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使得不同功能区空间结构与特征关系更加合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土库曼斯坦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研究
    Yuliya Suvalova, 李鲁奇, 孔翔
    2020, 29(2): 327-33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202
    摘要 ( )   HTML ( )   PDF(737KB) (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投资合作成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各国投资商的重要关注点。不过,该国较为封闭,相关数据资料相对匮乏。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土库曼斯坦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投资管理等条件,借助熵权法对土库曼斯坦各州和直辖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自然资源是各州和直辖市投资环境演变的核心推动力量,同时投资管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文化特征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由于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土库曼斯坦各地区的投资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油气资源不足的地区对投资管理形成较大依赖。总体来看,巴尔坎州和莱巴普州投资环境较好,而马雷、达沙古兹等地区仍有待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资源流动类型演变
    孙琪, 赵媛, 张新林, 夏四友
    2020, 29(2): 337-34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228
    摘要 ( )   HTML ( )   PDF(612KB) ( )  

    综合运用石油自给率、流动比率等方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1995—2014年各国石油资源流动类型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石油净补给型国家数量较为稳定,无产型或低产型国家的石油贸易倾向变化相对较小;基本自给型国家数量占比最大,1995年占比1/2,其余四个年份占比稳定在1/3;净支出型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至2014年其中有5个国家保持不变,表明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具有较大的优势。2)1995年和2014年汇地国家均为39个国家,其中有34个国家一直保持汇地职能,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西分化以西亚、中亚、东欧为界;有14个国家一直保持源地职能,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汇地相应,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分布于西亚、东欧及中亚;交流地数量较少,呈分散分布,且分布地不稳定。3)从数量变化来看,研究期内汇地略有增加,源地略有减少,交流地略有增加;“一带一路”源地总出口量与汇地总进口量的比呈逐年降低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西北五省(区)地级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响应研究
    曹宛鹏, 杨永春, 蒋小荣, 李恩龙
    2020, 29(2): 346-35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503
    摘要 ( )   HTML ( )   PDF(2484KB) ( )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全面转型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及其城市政府据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及其开放度。以西北五省51个地级市(含自治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职能分类法等方法,对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方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13~2017年,城市政府的平均政策响应累计得分持续增加,应答率由3.92%增加至100%。进行政策响应的产业种类逐年增多,且产业政策重心有多极化趋势。2)2017年,综合性、过渡性、单一性产业政策地级市分别为38个、6个、7个。突出产业政策主要分布在陕、甘两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产业政策类型可详细划分为6类,具有突出产业政策的综合性地级市数目最多,为25个,占比49.0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焦士兴, 王安周, 张馨歆, 张崇崇, 赵荣钦, 陈林芳, 张建伟
    2020, 29(2): 358-36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84
    摘要 ( )   HTML ( )   PDF(769KB) ( )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探讨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和水资源两个系统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数值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计算,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6年水资源和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河南省城市发展由产业结构水平滞后型转化为水资源水平滞后型,直至转化为同步发展型等三个类型;(3)河南省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系统的耦合关系是动态演变过程,逐步从初级耦合协调、中级耦合协调发展到高级耦合协调,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大幅度提升,2016年18个城市全部处于中高级耦合协调;(4)河南省各市产业结构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由初、中级耦合协调分布较集中向豫中、豫西、豫南、豫北高级耦合协调分布的转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关系
    杨承玥, 刘安乐, 明庆忠, 秦趣, 王艳梅
    2020, 29(2): 366-37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551
    摘要 ( )   HTML ( )   PDF(868KB) ( )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旅游是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双向视角探究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协调互动关系。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发现:1)2000—2017年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二者差异呈现出趋于同步——迅速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2)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度除2000年(0.614)外,其他年份均在0.85以上,表明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高。3)从协调度上看,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协调程度从重度失调(0.1707)发展到优质协调(0.9891)。以2005、2011和2015年为临界点划分为失调、逐步改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4)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演化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极高,但旅游因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95.60%)高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90.37%),二者存在互馈耦合的一般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支撑效应。建议从统筹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部门协同合作等两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河北省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
    李素红, 方洁, 尹志军, 苗静谦
    2020, 29(2): 378-38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363
    摘要 ( )   HTML ( )   PDF(851KB) ( )  

    目前我国已存在的养老地产项目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运营存在众多问题。基于现有问题,从养老地产的开发选址角度出发,对城市在养老地产开发初期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建立包括人口因子、生活舒适度、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和服务业发展程度五个维度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了2012—2016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指标数据,运用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11个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影响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通过分析得出主要

    结论

    河北省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水平在2012年到2016年间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根据评价结果,将11个城市划分为较高水平的养老地产重点发展城市、中间水平的养老地产潜力发展城市和较低水平的发展欠佳城市三类;三类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影响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水平的障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升河北省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水平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论文合作的长三角“青年千人”知识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林晓峰, 姜海宁
    2020, 29(2): 388-39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62
    摘要 ( )   HTML ( )   PDF(1038KB) ( )  

    基于2011-2017年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论文合著数据,借助UCINET与ArcGIS软件研究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影响及其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内部知识合作网络度中心性总体差异显著,呈现多核心趋势;长三角外部以香港、台湾和北京为主要集聚区;而与国外建立的知识合作网络则集中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及欧洲的英国等国家;此外,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从邻近性、城市能级驱动、社会关系网络驱动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研究综述与展望
    黄旭, 刘怀宽, 薛德升
    2020, 29(2): 397-40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511
    摘要 ( )   HTML ( )   PDF(514KB) ( )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移民成为研究热点问题,而当前欧美学界针对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特征:首先,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维度呈现多样化;其次,移民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及其对社区空间的塑造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最后,研究视角存在“方法论上的民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的价值倾向”。与之相对,国内学界对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家背景、政治制度、移民政策对移民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世界城市快速流动的旅居者特性,且充分注意到移民的多元性和融合的开放性。而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于社会融合多尺度、多维度的探讨;缺乏对于不同族裔、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间社会融合路径、模式、机制的比较。新形势下,国内研究有必要超越西方学者的思考,探讨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中国路径,为我国城市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移民融合问题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芜湖市城市公园体系等级结构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吴鸣明, 李俊峰, 杨鑫宇
    2020, 29(2): 406-41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93
    摘要 ( )   HTML ( )   PDF(1337KB) (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城市公园以满足生活需要成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城市公园综合吸引力模型,并运用分形、聚类等方法,建立芜湖市城市公园等级体系,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芜湖市城市公园在Z.ipf分布模型中呈现出双分形结构,可分为两个大类六个等级。城市公园体系具有等级层次性不强、高等级公园中心性明显等特征;高等级公园具有极强的老城区指向性、人口稠密区指向性和经济实力强区指向性,低等级公园散布在人口稠密区、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总体上呈现出中心集聚、外围松散,分布不均衡的空间格局。自然条件是公园形成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需求,政府规划和企业行为是城市公园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城市公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疆省域旅游效率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郭向阳, 穆学青, 明庆忠
    2020, 29(2): 416-42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54
    摘要 ( )   HTML ( )   PDF(1132KB) ( )  

    旅游效率评价对区域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旅游业效率进行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旅游效率空间关联和整体趋势特征进行剖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着重探讨了旅游效率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云南省旅游综合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州市间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2)旅游效率呈现空间集聚态势,综合效率整体呈“南北两翼高中间低,东西平稳过渡”空间特征,高效区在滇西北“趋同集聚”;纯技术效率在南北方向呈“U”型趋势,东西方向上梯度递减;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南北两翼高中间低,西高东低”趋势特征;3)旅游从业人数、交通网络密度和景区丰度是云南省旅游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子交互作用时均高于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地展览会推广对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的影响
    周金泉
    2020, 29(2): 428-43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8486
    摘要 ( )   HTML ( )   PDF(699KB) ( )  

    游客旅游后的城市形象和重游意愿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在旅游前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研究,本文尝试建立旅游前的异地展览会推广对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影响的模型。以“活力澳门推广周-长沙站”为研究样本,采用以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到393份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展览会对城市形象及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前的城市形象对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异地展览推广在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间存在着显著中介效应。因而,异地展览提供给人们对城市形象另一种了解认知的方式,成为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之一,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