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上一期   

    世界政治与经济
    城市与区域
    产业与布局
    文化与社会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世界政治与经济
    全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与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差异与内在机制
    曹湛, 李迎成, 戴靓
    2023, 32(5): 1-1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20352
    摘要 ( )   HTML ( )   PDF(3398KB) ( )  

    除了经济本底、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等自身禀赋外,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竞争力一方面取决于其在全球资本体系中的支配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在创新网络中的控制力。利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分支数据和Web of Science合著论文数据,分别构建了全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和全球城市科研合作网络,并对比了两种网络的结构差异,探讨了形成差异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方面,两种网络均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和“东-西”差距。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顶级城市比科研合作网络中的顶级城市空间分布更为广阔。②拓扑结构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总体网络连通性比科研合作网络更高。两种网络均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也呈现出明显的“社群”结构和“中心-腹地”结构,但组织形式有所不同。③生产性服务业与科研合作实践逻辑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内在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公司空间撤资研究综述
    赵沙, 王茂军, 邵静
    2023, 32(5): 18-3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115
    摘要 ( )   HTML ( )   PDF(797KB) ( )  

    在当前经济形势动荡、全球生产网络开始断裂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撤资行为越发频繁,但相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广泛研究,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相对不足。论文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建构了跨国公司撤资分析框架,全面回顾、总结跨国公司撤资的空间分布及其测度指标、模式、影响因素等研究。当前跨国公司撤资研究存在如下局限:①跨国公司撤资的地理空间分布研究依旧欠缺,既有少量研究聚焦宏观尺度的国别撤资分析,相对缺乏多尺度、跨尺度视角的区域分析,即跨国公司撤资的宏观尺度在中观的国家区域上并非均等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同时也无法讨论不同尺度上撤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②跨国公司撤资过程在空间上不耦合,多集中分析跨国公司撤资的东道国空间特征,对撤资后的具体流向特征分析不足;③未深入讨论测度撤资指标,更多使用撤资企业数表达,对撤资相对性缺乏探讨,无法全面刻画跨国公司撤资的客观情况;④部分研究对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程度、产业集中度等因素影响撤资分析不足,观点未取得共识,忽视不同行业、不同价值链对撤资的影响有差异。据此,未来对跨国公司撤资研究在于综合运用撤资企业数量、撤资率建构跨国公司撤资的测度指标体系,加强多尺度、跨尺度联系视角下的跨国公司撤资空间分布及差异分析,强化撤资的连续过程及其空间耦合性,同时分行业类别、分价值链来深化对撤资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维多利亚湖国家人口城市化与基础设施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祁明星, 陈爽
    2023, 32(5): 34-4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510
    摘要 ( )   HTML ( )   PDF(1154KB) ( )  

    采用熵值法构建城市人口与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基于2008—2017年统计数据,对环维多利亚湖三个国家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人口城市化与基础设施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湖国家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大多呈递增趋势,乌干达基础设施水平波动下降,但变幅不大。三个国家人口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在多数时间内要高于基础设施发展综合指数,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协调转变,但两大系统的匹配程度仍较低。综合三个国家的指标障碍度排序为X9>X2>(X10/X6/X7)>(X4/X3)>(X8/X1/X11)>X5,医疗水平是制约三个国家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非洲国家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与人口匹配现状,为城市化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邻近性对非洲国家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结构的影响
    葛敏, 唐亦玲
    2023, 32(5): 46-5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298
    摘要 ( )   HTML ( )   PDF(853KB) ( )  

    非洲联盟成立后在诸多方面引领并切实推动了非洲科技一体化的进程,但对其科技合作成果至今尚无量化测评。基于2002至2019年WoS核心合集收录的54个非洲国家科研论文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负二项回归分析法,刻画非洲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究邻近性对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拓扑结构上,非洲各国科研合作论文产出数量差异巨大,合作网络有较高的凝聚性和较好的通达性,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征;②空间结构上,三大中心性指标空间差异明显,强度中心性表现出“一枝独秀”的空间格局,中间中心性呈连续块状分布,而度中心性分布则相对均匀;③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科研势差构成了非洲各国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驱动力,经济势差、教育势差易于构成国家间科研合作壁垒。文化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替代了语言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成为非洲国家寻求合作伙伴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对比研究
    潘健峰, 马月伟, 陈艳, 蔡思青, 陈玉美
    2023, 32(5): 56-66.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539
    摘要 ( )   HTML ( )   PDF(1102KB) ( )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在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中国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美国圣伊莎贝尔派克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地,运用SolVES模型评估二者的社会价值,确定12种社会价值的感知重要性。基于感知重要性的评估结果,侧重分析感知重要性较高的3种社会价值(美学、生物多样性、游憩价值)及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受访者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游憩价值的偏好程度最高,而圣伊莎贝尔派克国家森林公园价值指数最高的是美学价值;(2)普达措国家公园3种社会价值的热点区域均呈现出“多核心,多条状”的空间格局;圣伊莎贝尔派克国家森林公园3种社会价值的高值区空间布局呈现出“多核心但分散性较强,单条状”;(3)普达措国家公园受访者偏好程度较高的3种社会价值邻近水体或道路,位于海拔超过3 600 m范围内。相比之下,圣伊莎贝尔派克国家森林公园3种社会价值的高值区域靠近水体但远离道路,位于高海拔的区域。通过比较两国国家公园的社会价值,可以为跨国生态系统惠益共享开辟途径,以及促进基于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共享治理,从而实现长期维持景观中社会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朝鲜粮食生产能力及增产潜力影响因素研究
    姜鲁光, 刘晔
    2023, 32(5): 67-7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397
    摘要 ( )   HTML ( )   PDF(2888KB) ( )  

    以朝鲜为研究区,综合利用统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和气候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地理区域对比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朝鲜的粮食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朝鲜粮食生产能力与中国、韩国两个主要邻国,以及自然条件近似的中国辽宁省、河北省相关指标开展对比分析,研判了朝鲜粮食生产的相对水平与发展阶段。研究表明:①朝鲜现状粮食生产能力较低,与中国和韩国有较大差距,2019年朝鲜粮食单产为3 800 kg/hm2,相当于中国1990年的单产水平,或韩国1970年单产水平;②朝鲜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豆(合计83.6%),这与中国玉米、水稻、小麦并重(合计占比80.6%)及韩国水稻一枝独秀(占比82.6%)的种植结构差异明显;③朝鲜粮食生产能力波动明显,可以划分为稳定上涨期(1961—1991)、剧烈下降期(1992—1997)、逐步恢复期(1998年以来)三个阶段;④朝鲜的化肥产量和施用量虽然较低,但通过化肥、有机肥的综合施用,可以接近中国现阶段的农田肥料水平,保证耕地维持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⑤朝鲜当前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比达67%,灌溉能力与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基本相当;⑥朝鲜南部水热条件较为充足,可探索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作制度,通过提升复种指数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假设实行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朝鲜至少可增加83.14万吨粮食产量,至少保证319万人的粮食供给,增产潜力巨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与区域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广州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研究
    刘望保, 李彤彤
    2023, 32(5): 79-9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485
    摘要 ( )   HTML ( )   PDF(2721KB) ( )  

    通过优化社区建成环境来优化通勤行为是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实施差异化的社区建成环境政策可能更有助于优化通勤行为。在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居委会之间的职住联系OD数据库并计算居委会的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的基础上,构建社区建成环境“5D”指标体系,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来分析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包括密度、多样性、通达性、距离等维度的多项指标对居民平均通勤距离有显著影响。人口密度提高能减少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但区域差异明显,人口密度较高的城郊村居民承受着长距离通勤。混合的土地利用能减少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尤其是减少郊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地铁通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居民平均通勤距离。通过调控改善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居住成本差异,增加中心城区局部功能相对单一区域和郊区的土地利用混合度,增加中心城区局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皆有利于优化居民通勤行为和减少区域通勤距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分布与演变特征
    伍毅敏, 石晓冬, 杨明, 王吉力, 加雨灵
    2023, 32(5): 91-101.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0571
    摘要 ( )   HTML ( )   PDF(1980KB) ( )  

    参考既有研究,以5 km、15 km、30 km半径为界,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开展同尺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大都市区人口分布形态较为多样化,而中心地区普遍经历了人口先扩散再回流的历程;就业主要建立在共有的强单中心模式基础上,新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中心-外围关系有显著影响,当前演化趋势是外围地区次中心提升与中心地区内部分化并行;职住空间组织模式分为以纽约为代表的“内外各自平衡”模式和其他大都市区的“圈层梯度平衡”模式。北京及其他发展中的国内大都市区应基于相同空间尺度和相近发展阶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为未来的长远发展留有调整余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失衡测度和联动发展机制比较研究
    王鹏林, 周素杰, 冯兴华
    2023, 32(5): 102-112.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356
    摘要 ( )   HTML ( )   PDF(976KB) ( )  

    构建联动中的、相对的、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失衡的动态测度指标,测算依附于济南、青岛和广州、深圳的两个城市网络的动态失衡程度,比较两个区域中城市联动机制的差异性,剖析区域失衡的演变路径和演变向度。结果发现:济南、青岛之间和广州、深圳之间,分别表现为强竞争关系和弱合作关系,不同层级、向度的作用力推拉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失衡;依附于济青和广深的两个城市网络中,个体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大小分别正相关于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吸附力,联动参与度低的城市可能面临失衡加剧的挑战;在局部区域内,腹地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距离衰减趋势不明显,时空压缩提升了城市联动的广泛性和指向性;城市联动可能加剧局部区域内部的绝对失衡,却能够推动区域自发强化联动结构,走向动态平衡。因此,不同体量、层级和发展阶段的区域,空间联动结构和联动机制差异巨大,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构建动态评价区域失衡的多维度体系,在联动发展中兼顾效率和公平,避免打起混战,内耗经济和政策资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布局
    基于旅游评论数据的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探析与理论修正
    刘逸, 陈海龙, 曹轶涵
    2023, 32(5): 113-12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207
    摘要 ( )   HTML ( )   PDF(1348KB) ( )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 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常生活视域下乡村外来旅游创业者的地方身份建构
    黄成昆, 储德平, 王兰兰, 林霏阳, 廖嘉玮
    2023, 32(5): 125-13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464
    摘要 ( )   HTML ( )   PDF(695KB) ( )  

    通过将日常生活理论引入地方性问题探讨中,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案例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日常生活视域下乡村外来旅游创业者的地方身份建构。研究发现:袁家村外来旅游创业者对乡村田园生活具有强烈的情感眷恋,这经由日常生计、日常交往与日常观念构成的乡村日常生活世界予以抒发,不断塑造着外来旅游创业者逃离城市现代性后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知。伴随外来旅游创业者在地日常生活实践的增加,身份认同还将逐渐发生转化,刻上地方烙印,进一步激发着个体对地方的积极性行为表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文化遗产地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及忠诚度的影响
    顾雅青, 崔凤军
    2023, 32(5): 138-14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20054
    摘要 ( )   HTML ( )   PDF(789KB) ( )  

    随着遗产旅游的迅速发展,游客的体验及其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目前的研究多忽略了遗产旅游地的特殊性即遗产价值,也较少关注到旅游中“认知”的作用。因此本文在传统“ACSI”模型基础上引入“认知”变量,以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游客认知进行测度并构建“认知-感知-忠诚度”模型,探讨“认知”对“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游客对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认知不足;(2)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遗产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直接产生正向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活动兼具“休闲”与“求知”的二元属性,因此不能忽略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需关注到其本身的价值和游客的求知动机。本研究的发现可为遗产旅游地管理者和旅游企业提供理论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与社会
    国外法律地理学视角下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展
    封丹, 李盼, 李鹏
    2023, 32(5): 148-15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0910
    摘要 ( )   HTML ( )   PDF(632KB) ( )  

    法律地理学是针对法律和地理学交叉点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重要理论,西方学者在法律地理学视角下对人文地理诸多传统研究领域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将空间与地方问题置于人-地-法的全新理论框架下进行解读。政治生态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基于法律地理学的视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丰富了政治生态学的理论。本文在介绍了法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研究概况后,重点对国外运用法律地理学视角开展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法律对自然景观的塑造、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及其法律响应、环境管制中的法律多元性及其矛盾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法律作为调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对法律、人类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引入法律地理学这一视角,为今后中国的政治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角色及启示
    梁甲瑞
    2023, 32(5): 158-16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0868
    摘要 ( )   HTML ( )   PDF(548KB) ( )  

    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发展障碍,在全球发展进程中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它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基础薄弱、严重依赖偏远市场、运输和通信成本较高、自然环境脆弱等。然而,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重新塑造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意义。该研究选用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案例,研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以地区尺度为协调者,全球尺度和国家尺度双轮驱动,是一种典型的“三环抗疫”模式。地区尺度和全球尺度共同为国家尺度服务,三种尺度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太平洋岛国新冠疫情的管制框架。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启示:第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应该秉持整体性原则;第二,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的引领作用;第三,重视区域尺度的公共卫生治理;第四,小国应充分借助外力和道义,克服自身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脆弱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界效应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述评
    朱延福, 姚陈敏, 谢靖
    2023, 32(5): 169-18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5.2021291
    摘要 ( )   HTML ( )   PDF(587KB) ( )  

    边界作为政治实体管辖地域的分界线,造成了社会经济空间的不连续性,进而形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边界是各种要素跨界自由流动的关键界面,其屏蔽或中介效应影响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福利水平。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梳理边界效应的研究缘起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测度方法、研究尺度和研究结论三方面总结了边界效应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论述了经济地理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领域中边界效应研究的剖析视角与主要内容。基于边界效应研究视角的异质性,总结出边界效应的五种主要测度方法,即引力模型、“一价定律”法、李嘉图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区域增长模型。最后,联系中国现实问题对边界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即探索克服隐性边界壁垒的对策,加强边境地区边界效应的补偿模式研究,以及探究各级行政边界的协同优化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