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门洪华,刘笑阳.中韩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战略应对. 东北亚论坛,2017,26(04):66-77+128.
|
2 |
王生.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 东北亚论坛,2012,21(05):23-30.
|
3 |
李雪威.中韩合作解决朝核问题的战略进路. 太平洋学报,2008(11):38-46.
|
4 |
詹德斌."天安舰"事件后韩国对中韩关系的反思.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06):116-124.
|
5 |
谭红梅.美国重返亚太后韩美关系的变化及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东北亚研究论丛,2015(01):206-216.
|
6 |
邓芷雯,安宁,黄馨玉."萨德"与中国大众的东亚地缘政治观: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5):22-32.
|
7 |
张键.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当代韩国,2014(01):24-32.
|
8 |
郭锐.中韩关系发展的走向、难点与经验. 当代韩国,2017(03):11-15.
|
9 |
赵发顺,寇宇.四类关系模式下的中朝韩关系——兼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选择.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4):63-66.
|
10 |
王栋,孙冰岩.试论中美韩三角关系. 东北亚论坛,2018,27(01):97-110+128.
|
11 |
黄平.东北亚地缘政治特点与中韩经贸合作趋势. 人文地理,1997(01):33-38.
|
12 |
阎学通,周方银. 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 中国社会科学,2004(6):90-103.
|
13 |
梁茂林,骆华松,彭邦文,等.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双边关系演进及形成机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3):1-11.
|
14 |
董青岭.从事件赋值走向关系赋值: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02):154-155.
|
15 |
郭小雨.基辛格的世界秩序思想分析.国际政治研究,2016,37(02):110-125+6.
|
16 |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权力与相互依赖. 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17 |
刘清才,高科.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
18 |
廖战海,曹亮,张亮.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2016(08):129-139.
|
19 |
潘超伟,杨守明.韩国"消极"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中国因素.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04):32-37.
|
20 |
毕颖达.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空间、挑战及应对. 东北亚论坛,2015,24(02):116-126+128.
|
21 |
张耀光. 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 人文地理,1996(02):47-50.
|
22 |
金缀桥,杨逢珉. 中韩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的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2015(01):81-90+128.
|
23 |
刘雪莲,孟祥臣. 国家自主性与朝鲜半岛的未来. 东北亚论坛,2017,26(01):90-99+128.
|
24 |
Hyon Joo Yoo. The China factor in the US–South Korea alliance: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China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4,68(1):85-104.
|
25 |
凌胜利. 双重分化: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楔子战略. 东北亚论坛,2017,26(05):46-57+127.
|
26 |
王箫轲. 中韩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亚太经济,2013(05):91-95.
|
27 |
张洙娥. 中韩相互依赖关系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济南:山东大学,2016.
|
28 |
黄亚雯. 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2017.
|